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的痛点与症结分析 (中国企业信息公示网登录官网)

最近,笔者参与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的《工业互联网透视》的课程录制,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的答案,比如为什么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

在准备《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路径》的课件中,笔者研究了一下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发现了先进发达国家产业的发展,首先是产业聚合(通过金融手段实现垄断);然后企业内实现信息化;之后开始向工业互联网过渡。

规模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研究产业的时候,笔者从福特流水线的发明开始研究:1913年8月的一个炎热的早晨,当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就开始了。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煤、铁、沙子和橡胶从流水线的一头运进去,有2500辆T型车从另一头运出来,在这座大工厂里,有多达8万人在这里工作。1924年,第1000万辆T型车正式下线,售价从最初的800美元,降到了26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

福特流水线的发明,处于汽车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为了解决汽车的规模化供给,通过企业内分工,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提高了效率。而福特借助流水线的规模优势,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建立起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形成了垄断。

当厂内实现了分工之后,分工越细,企业内不同类型的岗位就越多,对不同岗位的管理的复杂度就越大。

精益生产

1950年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参观了福特的鲁奇厂工厂后得出结论:日本汽车行业有小批量、多品种特点;日本缺劳动力;缺资金;不适合引进流水线。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提出了JIT生产方式。1973年石油危机后,丰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丰田汽车发明的精益生产,主要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来降低成本。在1973年石油危机中,日本经济在下降,但丰田汽车因为通过精益生产模式而取得了价格优势,在经济衰退中,实现了规模化,取得巨大的成功。

信息化

早期的精益生产,是在没有信息化手段的前提下,通过流程来实现提升管理水平的手段。比如早期的看板管理,是用实物看板来实现物料的准时送料。而信息化普及后,MES的电子看板功能,就是从看板管理演变出来的。

信息化是解决复杂管理的有效工具,可以降低管理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不复杂,企业有必要信息化吗?比如一家只有本地生产的工厂,很多业务管理可以通过Excel来完成,这样的企业有必要信息化吗?笔者个人认为小企业信息化创造的价值不一定能够比信息化的投入高。

中国企业实现规模化的行业少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而在高速增长阶段,很多产品供不应求,于是就不断涌现出小企业。因为产品供不应求,只要生产出来,就有客户,这样中国的企业,更多的是注重市场、开发。而不注重管理以及降低成本。

而只有所处的行业实现了垄断,才会注重管理,才有必要信息化。比如电脑行业,联想实现了垄断,联想的信息化水平就很高。而家电行业也实现了垄断,垄断的家电行业也都实现了信息化。

结论

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 中国企业实现规模化的行业少
  2. 中国企业注重市场、开发,而不注重管理以及降低成本
  3. 小企业信息化创造的价值不一定能够比信息化的投入高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