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程序和变频器参数的修改 (plc程序和梯形图的区别)

plc程序和梯形图的区别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变频器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两种设备。PLC 用于控制机器和流程,而变频器用于控制电动机的速度和扭矩。

PLC 程序和变频器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更改 PLC 程序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编程软件,而修改变频器参数通常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软件。

PLC 程序与梯形图的区别

PLC 程序通常使用梯形图(LD)语言编写。梯形图是一种图形语言,使用触点和线圈来表示逻辑操作。に触点与输入设备(如传感器和开关)相关联,线圈与输出设备(如继电器和电机)相关联。

梯形图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语言,易于理解和使用。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梯形图不适合表示复杂逻辑操作。

与梯形图相比,PLC程序可以使用其他高级语言(如结构化文本和指令表)编写。这些语言提供了对复杂逻辑操作的更多控制,但它们也更难理解和使用。

PLC 程序修改

PLC 程序修改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编程软件。该软件允许用户打开、编辑和保存 PLC 程序。编程软件通常还包括诊断工具,可用于故障排除 PLC 程序。

修改 PLC 程序时,应始终遵循制造商的说明。还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意外更改。例如,在修改程序之前,应创建程序的备份。

变频器参数修改

变频器参数通常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软件进行修改。控制面板通常包含一个菜单系统,允许用户浏览和修改参数。软件通常提供更高级的控制,允许用户修改更广泛的参数。

修改变频器参数时,应始终遵循制造商的说明。还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意外更改。例如,在修改参数之前,应记录当前参数。

结论

PLC 程序和变频器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更改 PLC 程序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编程软件,而修改变频器参数通常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软件。在修改 PLC 程序或变频器参数时,应始终遵循制造商的说明,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意外更改。


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与变频器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两个产品用途不一样,一、扫描工作原理当PLC运行时,是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完成控制任务的,需要执行众多的操作,但CPU不可能同时去执行多个操作,它只能按分时操作(串行工作)方式,每一次执行一个操作,按顺序逐个执行。 由于CPU的运算处理速度很快,所以从宏观上来看,PLC外部出现的结果似乎是同时(并行)完成的。 这种串行工作过程称为PLC的扫描工作方式。 用扫描工作方式执行用户程序时,扫描是从第一条程序开始,在无中断或跳转控制的情况下,按程序存储顺序的先后,逐条执行用户程序,直到程序结束。 然后再从头开始扫描执行,周而复始重复运行。 PLC的扫描工作方式与电器控制的工作原理明显不同。 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的并行工作方式,如果某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那么该继电器的所有常开和常闭触点不论处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而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串行工作方式),如果某个软继电器的线圈被接通或断开,其所有的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时才会动作。 但由于PLC的扫描速度快,通常PLC与电器控制装置在I/O的处理结果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二、PLC扫描工作过程PLC的扫描工作过程除了执行用户程序外,在每次扫描工作过程中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服务工作。 如图2-11所示,整个扫描工作过程包括内部处理、通信服务、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五个阶段。 整个过程扫描执行一遍所需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 扫描周期与CPU运行速度、PLC硬件配置及用户程序长短有关,典型值为1~100ms。 在内部处理阶段,进行PLC自检,检查内部硬件是否正常,对监视定时器(WDT)复位以及完成其它一些内部处理工作。 在通信服务阶段,PLC与其它智能装置实现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等。 当PLC处于停止(STOP)状态时,只完成内部处理和通信服务工作。 当PLC处于运行(RUN)状态时,除完成内部处理和通信服务工作外,还要完成输入采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工作。 PLC的扫描工作方式简单直观,便于程序的设计,并为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当PLC扫描到的指令被执行后,其结果马上就被后面将要扫描到的指令所利用, 而且还可通过CPU内部设置的监视定时器来监视每次扫描是否超过规定时间,避免由于CPU内部故障使程序执行进入死循环。 三 、PLC执行程序的过程及特点PLC执行程序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如图4-12所示。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工作方式按顺序对所有输入端的输入状态进行采样,并存入输入映象寄存器中,此时输入映象寄存器被刷新。 接着进入程序处理阶段,在程序执行阶段或其它阶段,即使输入状态发生变化,输入映象寄存器的内容也不会改变,输入状态的变化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处理阶段才能被采样到。 2.程序执行阶段在程序执行阶段,PLC对程序按顺序进行扫描执行。 若程序用梯形图来表示,则总是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 当遇到程序跳转指令时,则根据跳转条件是否满足来决定程序是否跳转。 当指令中涉及到输入、输出状态时,PLC从输入映像寄存器和元件映象寄存器中读出,根据用户程序进行运算,运算的结果再存入元件映象寄存器中。 对于元件映象寄存器来说,其内容会随程序执行的过程而变化。 3.输出刷新阶段当所有程序执行完毕后,进入输出处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PLC将输出映象寄存器中与输出有关的状态(输出继电器状态)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并通过一定方式输出,驱动外部负载。 因此,PLC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对输入状态的采样只在输入采样阶段进行。 当PLC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后输入端将被封锁,直到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才对输入状态进行重新采样。 这方式称为集中采样,即在一个扫描周期内,集中一段时间对输入状态进行采样。 在用户程序中如果对输出结果多次赋值,则最后一次有效。 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只在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状态从输出映象寄存器中输出,对输出接口进行刷新。 在其它阶段里输出状态一直保存在输出映象寄存器中。 这种方式称为集中输出。 对于小型PLC,其I/O点数较少,用户程序较短,一般采用集中采样、集中输出的工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使PLC工作时大多数时间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隔离,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而对于大中型PLC,其I/O点数较多,控制功能强,用户程序较长,为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可以采用定期采样、定期输出方式,或中断输入、输出方式以及采用智能I/O接口等多种方式。 从上述分析可知,当PLC的输入端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PLC输出端对该输入变化作出反应,需要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PLC输入/输出响应滞后。 对一般的工业控制,这种滞后是完全允许的。 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响应滞后不仅是由于PLC扫描工作方式造成,更主要是PLC输入接口的滤波环节带来的输入延迟,以及输出接口中驱动器件的动作时间带来输出延迟,同时还与程序设计有关。 滞后时间是设计PLC应用系统时应注意把握的一个参数。 1.变频器基础 *1: VVVF �� 改变电压、改变频率(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的缩写。 �� *2: CVCF �� 恒电压、恒频率(Constant Voltage and Constant Frequency)的缩写。 �� 各国使用的交流供电电源,无论是用于家庭还是用于工厂,其电压和频率均200V/60Hz(50Hz)或100V/60Hz(50Hz),等等。 通常,把电压和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电压或频率可变的交流电的装置称作“变频器”。 为了产生可变的电压和频率,该设备首先要把电源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DC)。 把直流电(DC)变换为交流电(AC)的装置,其科学术语为“inverter”(逆变器)。 由于变频器设备中产生变化的电压或频率的主要装置叫“inverter”,故该产品本身就被命名为“inverter”,即:变频器,变频器也可用于家电产品。 使用变频器的家电产品中不仅有电机(例如空调等),还有荧光灯等产品。 用于电机控制的变频器,既可以改变电压,又可以改变频率。 但用于荧光灯的变频器主要用于调节电源供电的频率。 汽车上使用的由电池(直流电)产生交流电的设备也以“inverter”的名称进行出售。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计算机电源的供电,在该项应用中,变频器用于抑制反向电压、频率的波动及电源的瞬间断电。 2. 电机的旋转速度为什么能够自由地改变? *1: r/min电机旋转速度单位:每分钟旋转次数,也可表示为rpm.例如:4极电机 60Hz 1,800 [r/min],4极电机 50Hz 1,500 [r/min],电机的旋转速度同频率成比例。 本文中所指的电机为感应式交流电机,在工业领域所使用的大部分电机均为此类型电机。 感应式交流电机(以后简称为电机)的旋转速度近似地确决于电机的极数和频率。 由电机的工作原理决定电机的极数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该极数值不是一个连续的数值(为2的倍数,例如极数为2,4,6),所以不适和改变该值来调整电机的速度。 另外,频率是电机供电电源的电信号,所以该值能够在电机的外面调节后再供给电机,这样电机的旋转速度就可以被自由的控制。 因此,以控制频率为目的的变频器,是做为电机调速设备的优选设备。 n = 60f/p,n: 同步速度,f: 电源频率 ,p: 电机极数,改变频率和电压是最优的电机控制方法 。 如果仅改变频率,电机将被烧坏。 特别是当频率降低时,该问题就非常突出。 为了防止电机烧毁事故的发生,变频器在改变频率的同时必须要同时改变电压,例如:为了使电机的旋转速度减半,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必须从60Hz改变到30Hz,这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就必须从200V改变到约100V。 �例如:为了使电机的旋转速度减半,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必须从60Hz改变到30Hz,这时变频器的输出电压就必须从200V改变到约100V。 如果要正确的使用变频器, 必须认真地考虑散热的问题。 变频器的故障率随温度升高而成指数的上升。 使用寿命随温度升高而成指数的下降。 环境温度升高10度,变频器使用寿命减半。 因此,我们要重视散热问题啊!在变频器工作时,流过变频器的电流是很大的, 变频器产生的热量也是非常大的,不能忽视其发热所产生的影响。 通常,变频器安装在控制柜中。 我们要了解一台变频器的发热量大概是多少. 可以用以下公式估算: 发热量的近似值= 变频器容量(KW)×55 [W]在这里, 如果变频器容量是以恒转矩负载为准的(过流能力150% * 60s) 如果变频器带有直流电抗器或交流电抗器, 并且也在柜子里面, 这时发热量会更大一些。 电抗器安装在变频器侧面或测上方比较好。 这时可以用估算: 变频器容量(KW)×60 [W]因为各变频器厂家的硬件都差不多, 所以上式可以针对各品牌的产品. 注意: 如果有制动电阻的话,因为制动电阻的散热量很大, 因此最好安装位置最好和变频器隔离开, 如装在柜子上面或旁边等。 那么, 怎样采能降低控制柜内的发热量呢? 当变频器安装在控制机柜中时,要考虑变频器发热值的问题。 根据机柜内产生热量值的增加,要适当地增加机柜的尺寸。 因此,要使控制机柜的尺寸尽量减小,就必须要使机柜中产生的热量值尽可能地减少。 如果在变频器安装时,把变频器的散热器部分放到控制机柜的外面,将会使变频器有70%的发热量释放到控制机柜的外面。 由于大容量变频器有很大的发热量,所以对大容量变频器更加有效。 还可以用隔离板把本体和散热器隔开, 使散热器的散热不影响到变频器本体。 这样效果也很好。 变频器散热设计中都是以垂直安装为基础的,横着放散热会变差的! 关于冷却风扇一般功率稍微大一点的变频器, 都带有冷却风扇。 同时,也建议在控制柜上出风口安装冷却风扇。 进风口要加滤网以防止灰尘进入控制柜。 注意控制柜和变频器上的风扇都是要的,不能谁替代谁。 其他关于散热的问题 (1).在海拔高于1000m的地方,因为空气密度降低,因此应加大柜子的冷却风量以改善冷却效果。 理论上变频器也应考虑降容,1000m每-5%。 但由于实际上因为设计上变频器的负载能力和散热能力一般比实际使用的要大, 所以也要看具体应用。 比方说在1500m的地方,但是周期性负载,如电梯,就不必要降容。 (2).开关频率:变频器的发热主要来自于IGBT,IGBT的发热有集中在开和关的瞬间。 因此开关频率高时自然变频器的发热量就变大了。 有的厂家宣称降低开关频率可以扩容, 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