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原始读数:在进行校准之前,需要记录被校准设备的原始读数。这可能是来自仪表、传感器或其他设备的测量全值。 (记录原始读数的软件)

003e法规遵从:在某些行业和应用中,记录校准结果是法规要求。 这可能是来自仪表

结论

记录校准结果对于任何有效的校准程序至关重要。通过准确记录原始读数、校准后的读数和任何调整,可以确保设备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并满足法规要求。

测量绝缘电阻使用什么仪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取何值时的测量读数,为什么?

摇表缘电阻表(兆欧表)使用方法现代生活日新月异,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电。 在用电过程中就存在着用电安全问题,在电器设备中,例如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它们的正常运行之一就是其绝缘材料的绝缘程度即绝缘电阻的数值。 当受热和受潮时,绝缘材料便老化。 其绝缘电阻便降低。 从而造成电器设备漏电或短路事故的发生。 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就要求经常测量各种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 判断其绝缘程度是否满足设备需要。 普通电阻的测量通常有低电压下测量和高电压下测量两种方式。 而绝缘电阻由于一般数值较高(一般为兆欧级)。 在低电压下的测量值不能反映在高电压条件下工作的真正绝缘电阻值。 兆欧表也叫绝缘电阻表。 它是测量绝缘电阻最常用的仪表。 它在测量绝缘电阻时本身就有高电压电源,这就是它与测电阻仪表的不同之处。 兆欧表用于测量绝缘电阻即方便又可靠。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它将给测量带来不必要的误差,我们必须正确使用兆欧表绝缘电阻进行测量。 兆欧表在工作时,自身产生高电压,而测量对象又是电气设备,所以必须正确使用,否则就会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 使用前,首先要做好以下各种准备:(1)测量前必须将被测设备电源切断,并对地短路放电,决不允许设备带电进行测量,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对可能感应出高压电的设备,必须消除这种可能性后,才能进行测量。 (3)被测物表面要清洁,减少接触电阻,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4)测量前要检查兆欧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主要检查其“0”和“∞”两点。 即摇动手柄,使电机达到额定转速,兆欧表在短路时应指在“0”位置,开路时应指在“∞”位置。 (5)兆欧表使用时应放在平稳、牢固的地方,且远离大的外电流导体和外磁场。 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就可以进行测量了,在测量时,还要注意兆欧表的正确接线,否则将引起不必要的误差甚至错误。 兆欧表的接线柱共有三个:一个为“L”即线端,一个“E”即为地端,再一个“G”即屏蔽端(也叫保护环),一般被测绝缘电阻都接在“L”“E”端之间,但当被测绝缘体表面漏电严重时,必须将被测物的屏蔽环或不须测量的部分与“G”端相连接。 这样漏电流就经由屏蔽端“G”直接流回发电机的负端形成回路,而不在流过兆欧表的测量机构(动圈)。 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表面漏电流的影响,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测量电缆线芯和外表之间的绝缘电阻时,一定要接好屏蔽端钮“G”,因为当空气湿度大或电缆绝缘表面又不干净时,其表面的漏电流将很大,为防止被测物因漏电而对其内部绝缘测量所造成的影响,一般在电缆外表加一个金属屏蔽环,与兆欧表的“G”端相连。 当用兆欧表摇测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时,一定要注意“L”和“E”端不能接反,正确的接法是:“L”线端钮接被测设备导体,“E”地端钮接地的设备外壳,“G”屏蔽端接被测设备的绝缘部分。 如果将“L”和“E”接反了,流过绝缘体内及表面的漏电流经外壳汇集到地,由地经“L”流进测量线圈,使“G”失去屏蔽作用而给测量带来很大误差。 另外,因为“E”端内部引线同外壳的绝缘程度比“L”端与外壳的绝缘程度要低,当兆欧表放在地上使用时,采用正确接线方式时,“E”端对仪表外壳和外壳对地的绝缘电阻,相当于短路,不会造成误差,而当“L”与“E”接反时,“E”对地的绝缘电阻同被测绝缘电阻并联,而使测量结果偏小,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由此可见,要想准确地测量出电气设备等的绝缘电阻,必须对兆欧表进行正确的使用,否则,将失去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兆欧表的使用方法及要求1.测量前,应将兆欧表保持水平位置,左手按住表身,右手摇动兆欧表摇柄,转速约120r/min,指针应指向无穷大(∞),否则说明兆欧表有故障。 2.测量前,应切断被测电器及回路的电源,并对相关元件进行临时接地放电,以保证人身与兆欧表的安全和测量结果准确。 3.测量时必须正确接线。 兆欧表共有3个接线端(L、E、G)。 测量回路对地电阻时,L端与回路的裸露导体连接,E端连接接地线或金属外壳;测量回路的绝缘电阻时,回路的首端与尾端分别与L、E连接;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时,为防止电缆表面泄漏电流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应将电缆的屏蔽层接至G端。 4.兆欧表接线柱引出的测量软线绝缘应良好,两根导线之间和导线与地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5.摇动兆欧表时,不能用手接触兆欧表的接线柱和被测回路,以防触电。 6.摇动兆欧表后,各接线柱之间不能短接,以免损坏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