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深度解析:总线控制技术的核心与优势 (伺服系统参数设置)

伺服系统深度解析:总线控制技术的核心与优势(参数设置篇) 总线控制技术的核心与优势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伺服系统作为精密运动控制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机床、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各类制造业场景。
总线控制技术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为高精度运动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本文将深度解析伺服系统中的总线控制技术,探讨其核心原理与优势,并涉及伺服系统参数设置的相关内容。

二、伺服系统与总线控制技术

1. 伺服系统概述

伺服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系统,用于精确控制机械运动。
它主要由控制器、驱动器、执行机构(电机)以及位置/速度/电流传感器等组成。
伺服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工业设备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2. 总线控制技术简介

总线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通信技术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伺服系统中,总线控制技术主要用于连接控制器与驱动器,实现高速、实时的数据传输和指令传输。

三、总线控制技术的核心原理

总线控制技术核心在于其数据传输和通信原理。
现代伺服系统中的总线通常采用高速、高性能的通信协议,如CANopen、EtherCAT、Profinet等。
这些协议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可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实时数据监控。

四、总线控制技术的优势

1. 实时性高:总线控制技术具有极高的实时性,能够满足高精度运动控制的需求。
2. 传输速度快:高速的总线通信技术保证了指令的快速传输和数据的高速反馈。
3. 可靠性高:采用数字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稳定可靠。
4. 灵活性强: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设备间的互操作性,方便系统集成和升级。
5. 易于调试和维护: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和监控,方便系统的调试和维护工作。

五、伺服系统参数设置与总线控制技术的关系

伺服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数设置。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充分发挥伺服系统的性能,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总线控制技术在参数设置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实时数据传输:总线控制技术确保控制器与驱动器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为参数设置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2. 远程调试与维护:通过总线控制技术,可以在远程进行伺服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便对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
3. 适应性调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状态,通过总线控制技术对伺服系统参数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

六、实际应用案例

以某机床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在数控机床上采用了总线控制技术。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实现了机床的高精度运动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总线控制技术在远程对伺服系统参数进行适应性调整,大大提高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同时,总线控制技术的采用还方便了机床的调试和维护工作,降低了运营成本。

七、结论

总线控制技术在伺服系统中具有实时性高、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势,为高精度运动控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充分发挥伺服系统的性能,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未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总线控制技术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总线伺服电机可以用脉冲控制吗?

可以。 伺服电机控制方式有脉冲、模拟量和通讯这三种,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我们该如何选择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呢?0 1伺服电机脉冲控制方式在一些小型电机设备,选用脉冲控制实现电机的定位,应该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易于理解。 基本的控制思路:脉冲总量确定电机位移,脉冲频率确定电机速度。 选用了脉冲来实现伺服电机的控制。 都是脉冲控制,但是实现方式并不一样:第一种,驱动器接收两路(A、B路)高速脉冲,通过两路脉冲的相位差,确定电机的旋转方向。 具有差分的特点,那也说明了这种控制方式,控制脉冲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在一些干扰较强的应用场景,优先选用这种方式。 但是这种方式一个电机轴需要占用两路高速脉冲端口,对高速脉冲口紧张的情况,比较不适用。 第二种,驱动器依然接收两路高速脉冲,但是两路高速脉冲并不同时存在,一路脉冲处于输出状态时,另一路必须处于无效状态。 选用这种控制方式时,一定要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路脉冲的输出。 两路脉冲,一路输出为正方向运行,另一路为负方向运行。 和上面的情况一样,这种方式也是一个电机轴需要占用两路高速脉冲端口。 第三种,只需要给驱动器一路脉冲信号,电机正反向运行由一路方向IO信号确定。 这种控制方式控制更加简单,高速脉冲口资源占用也最少。 在一般的小型系统中,可以优先选用这种方式。 02 伺服电机模拟量控制方式在需要使用伺服电机实现速度控制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选用模拟量来实现电机的速度控制,模拟量的值决定了电机的运行速度。 模拟量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电流或电压。 电压方式:只需要在控制信号端加入一定大小的电压即可,在有些场景甚至使用一个电位器即可实现控制,非常的简单。 但选用电压作为控制信号,在环境复杂的场景下,电压容易被干扰,造成控制不稳定。 电流方式:需要对应的电流输出模块,但电流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可以使用在复杂的场景。 03 伺服电机通信控制方式采用通信方式实现伺服电机控制的常见方式有CAN、EtherCAT、Modbus、Profibus。 使用通信方式来对电机进行控制,是目前一些复杂、大系统应用场景首选的控制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的大小、电机轴的多少都易于裁剪,没有复杂的控制接线。 搭建的系统具有极高的灵活性。 04拓展部分1、伺服电机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 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时电机不转,大于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 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主要应用在对材质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装置中,例如绕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2、伺服电机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 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等。 3 、伺服电机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或脉冲频率的输入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把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给上位机反馈以做运算用。 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测位置信号,此时的电机轴端的编码器只检测电机转速,位置信号就由直接的最终负载端的检测装置来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中间传动过程中的误差,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 4、谈谈3环伺服一般为三个环控制,所谓三环就是3个闭环负反馈PID调节系统。 最内的PID环就是电流环,此环完全在伺服驱动器内部进行,通过霍尔装置检测驱动器给电机的各相的输出电流,负反馈给电流的设定进行PID调节,从而达到输出电流尽量接近等于设定电流,电流环就是控制电机转矩的,所以在转矩模式下驱动器的运算最小,动态响应最快。 第2环是速度环,通过检测的电机编码器的信号来进行负反馈PID调节,它的环内PID输出直接就是电流环的设定,所以速度环控制时就包含了速度环和电流环,换句话说任何模式都必须使用电流环,电流环是控制的根本,在速度和位置控制的同时系统实际也在进行电流(转矩)的控制以达到对速度和位置的相应控制。 第3环是位置环,它是最外环,可以在驱动器和电机编码器间构建也可以在外部控制器和电机编码器或最终负载间构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由于位置控制环内部输出就是速度环的设定,位置控制模式下系统进行了所有3个环的运算,此时的系统运算量最大,动态响应速度也最慢。

伺服是什么

“伺服”—词源于希腊语“奴隶”的意思。 人们想把“伺服机构”当个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服从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 在讯号来到之前,转子静止不动;讯号来到之后,转子立即转动;当讯号消失,转子能即时自行停转。 由于它的“伺服”性能,因此而得名——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能够跟随输入量(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而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能够以一定的准确度响应控制信号的系统称为随动系统,亦称伺服系统。 伺服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与调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得非常灵活方便。

扩展资料:

通电后电动机不能转动,但无异响,也无异味和冒烟。

1、故障原因

①电源未通(至少两相未通);

②熔丝熔断(至少两相熔断);

③过流继电器调得过小;

④控制设备接线错误。

2、故障排除

①检查电源回路开关,熔丝、接线盒处是否有断点,修复;

②检查熔丝型号、熔断原因,换新熔丝;

③调节继电器整定值与电动机配合;

④改正接线。

伺服系统走脉冲和走总线两种控制方式有什么不同啊?

脉冲的方式一般是一些简单伺服应用,要求不高的场合。 众所周知,发送和接收脉冲都是有一定延时的。 总线的控制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等时同步,因为总线通讯的速度更快,可以直接发送速度或位置设定值。 所以高端的伺服应用都是走的总线控制方式。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