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机械设备精确操作的核心指引 (控制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应该如何安装设置)

控制机械设备精确操作的核心指引——配电箱的安装设置 控制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应该如何安装设置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精确操作与控制至关重要。
而配电箱作为机械设备电能分配与控制的枢纽,其安装设置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控制机械设备精确操作的核心指引,重点阐述配电箱的安装设置要点,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机械设备电能需求分析及配电系统规划

在进行配电箱安装设置之前,首先要对机械设备的电能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机械设备的类型、规模、工艺流程等,确定各部分的电能需求及供电方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配电系统的规划,包括配电箱的位置选择、供电线路的布局、电缆规格的选择等。

三、配电箱安装设置的基本原则

1. 安全原则:配电箱的安装设置应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人员安全。
2. 便于操作和维护原则:配电箱的位置应选择便于操作人员接近和维护的地方,便于日常检查和故障排查。
3. 稳定性原则:配电箱的安装应牢固稳定,避免因机械设备振动或其他因素导致配电箱脱落或损坏。

四、配电箱安装设置的具体步骤

1. 位置选择:根据机械设备的需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电箱安装位置。应考虑因素包括接近电源、便于操作、便于维修、避免潮湿和腐蚀性环境等。
2. 配电箱固定:根据选定的位置,使用合适的固定方法将配电箱固定在机械设备上。固定方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焊接、螺栓连接或膨胀螺丝等方式。
3. 供电线路布局:根据配电系统规划,合理布局供电线路,确保线路走向合理、整齐美观、安全可靠。
4. 电缆连接:将电缆按照规定的接线方式连接到配电箱上,确保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5. 接地处理:根据相关规定,对配电箱进行可靠的接地处理,确保设备安全。
6. 调试与检测:安装完成后,进行配电箱的调试与检测,确保配电箱工作正常、安全可靠。

五、配电箱安装设置注意事项

1. 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在配电箱安装设置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
2. 选择优质材料:在选购配电箱和电缆等配件时,应选择优质产品,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配电箱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4. 专业操作:配电箱的安装设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和安全性。

六、优化机械设备精确操作的建议

1.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加强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3. 定期维护: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机械设备和配电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七、结语

控制机械设备的精确操作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的关键。
而配电箱作为机械设备电能分配与控制的枢纽,其安装设置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提出的控制机械设备精确操作的核心指引——配电箱的安装设置要点,对于相关从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和启示。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与使用?

1、项目部购买、租赁的大型机械设备,必须上报公司审批、备案。 确定机械设备来源及产权单位,确认租赁和安拆单位的资质可靠性。 大型机械设备安装前与分包单位签订安拆合同和大型机械设备安拆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机械设备基础、预埋铁件、附墙装置等隐蔽工程专项设计方案,必须有总包方和监理公司的总工签字盖章。 大型机械设备安拆前,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方案必须经总包方、监理方、施工方复审认可后才能施工作业。 3、大型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项目部督促安装单位自查自检,报经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安全检验,取得合格证书方能投入使用。 中小型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经项目部主管负责人、安全员、操作人员共同验收签字备案,做好必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再投入使用。 4、实行机械监护制。 在机械设备安装、修理、顶升、拆除过程中,双方应指派专人全程监护,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了解司机和施工人员作业情况,防止因施工作业人员疲劳和违章施工引起安全事故发生,每项工作完毕后互签检查记录单。 5、大功率机械设备(如塔吊、对焊机、人货电梯、电输送泵等),必须使用单独的供电系统,严格执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规定,漏保形成极差。 大型机械设备做好四周的围护工作(塔吊还必须做好防无关人员攀爬措施)。 做好保护零线接地和重复接地工作。 中小型机械设备需搭双层安全防护棚。 设备的金 属基座、外壳与PE线的连结点不少于2处。 使用小型手动机械电动工具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6、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做到定人、定机、定岗。 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设备操作人员的证书复印件悬挂明显部位,以便检查对照。 各种机械应有安全操作规程牌,操作者要严格按规程规定作业。 作业前检查机械状态,确认安全,经试运转后使用。 各类机械必须安装平稳牢固,安全附件、防护装置、制动机构齐全、灵敏、安全可靠。 运转中机械严禁维修保养或进行调整作业。 各种导向轮不得使用开口滑轮。 各种机械不准超载使用,起吊重物时不得在非施工区域通过,重物吊起后,起重臂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准站人。 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在使用过程中不得违反“十不吊”和“十不开”原则。 严禁不懂机械和电气设备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严防机械伤人安全事故发生。 7、机械设备必须按照出厂说明书的技术性能、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 起重机必须安装超高、回转、变幅、力距限制器;必须检查爬梯、平台、走道和防护栏杆;起重机金属构架应有接地装置。 上述安全附件、装置设施必须齐全可靠。 严禁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和擅自更改设备的零部件、安全限位装置。 设备近处悬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用性能、载荷特性表和检验合格牌及其它安全警示标牌,做好机械设备防水、排水措施。 8、定期检查大型机械设备的基础沉降、标准节垂直度和大型机械设备的顶升记录。 定期不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安全限位装置是否灵活可靠,连结螺栓预紧力松动、开口销固定、钢丝绳坚固和使用情况。 起重钢丝绳.夹具.滑轮等按有关规定选用和匹配,经常检查绳索、吊具有无超标的损伤,经常检查电缆、电线有无破损,电气设备是否漏电,有无危险和妨碍作业的因素。 9、施工机械设备必须由专职机械安装工和电工安装,不懂机械和电气的不得安装机械设备。 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规定,禁止将漏电保护器当开关使用,禁止一只漏电保护器控制两台及其两台以上机械。 开关控制箱应距机械设备距离小于3m,机械设备转动部位必须设置防护罩,不得使用倒顺开关。 机械设备保护零线搭接点不得少于2点,7.5kw以上的机械设备做好重复接地工作。 搅拌机、砂浆机、卷扬机、钢筋加工机械、电氧焊设备、木工机械必须搭设双层安全防护顶棚,场地干燥,禁止露天使用。 机械设备棚,周围应封闭,机械设备旁应悬挂安全操作规程和警示标牌。 小型机械设备在室外作业时,应做到上有盖下有垫,注意防雨、防潮、防触电。 小型机械设备所用临时配电箱,应与操作机械的距离不能大于3m。 9.1、搅拌机①搅拌机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地面上,机下支座式墩子必须牢固稳定。 ②搅拌机应装有除尘装置和自动上水计量装置,并保持完整有效。 ③搅拌机棚外应有排水沟和沉淀池,并保持有效畅通。 ④料斗使用的钢丝绳必须完好,断丝率不得大于5%。 ⑤料斗保险钩必须齐全有效,禁止使用钢丝、铁丝代替。 ⑥操纵杆必须有保险装置。 9.2、砂浆机①固定式搅拌机应有牢固坚实的基础,移动式搅拌机采用木方或撑架固定,并保持水平。 ②砂浆机拌筒上的防护装置必须齐全。 ③启动后,应先空运转,检查搅拌叶旋转方向是否正确,方可加料加水。 ④运转中,严禁用手或木棒等伸进搅拌筒内或在筒口清理灰浆。 9.3、卷扬机①卷扬机的底座应安装在平整坚实的水泥地面上,并略高于场内地坪500mm,机棚内视线良好,四周要有排水措施。 ②机前两只锚固桩、机后一只锚固桩、机后锚固桩必须有一只拖桩。 ③机棚内墙与卷扬机保持1m以上的距离,便于操作者操作和维护保养设备。 ④卷扬机使用的钢丝绳必须做好封闭式的过路保护。 ⑤绳筒上钢丝绳不少于四圈,绳筒保险装置完整有效。 9.4、钢筋加工机械(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对焊机)①钢筋加工机械应安装在平稳、牢固、坚定的基座上,并做好排水措施。 ②钢筋机械作业区应设置警戒区和防护拦杆,转动部位设置明显的防护装置,钢筋对焊作业区应有防止火花飞溅的安全措施。 ③钢筋机械启动后,应先进行空转,检查各转动部位、齿轮、轴承、连结轴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作业。 ④钢筋调直机应安装平稳牢固。 料架槽、导向筒、调直筒、下切刀孔、剪切齿轮槽中心线应一致、平直。 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禁止穿入钢筋。 ⑤钢筋切料机侧轮、传动轮防护罩齐全可靠,固定良好。 短钢筋长度小于0.4米时严禁用手直接送料,不得用手直接清除刀口附近残料。 ⑥弯曲机运转中钢筋摆动范围内及刀口附近不准闲杂人员停留;9.5、木工机械(圆盘锯、平刨机)①木工机械要安装平稳、牢固,木工棚四周要封闭,噪音应在允许范围内。 ②圆盘锯传动部分应安装防护罩,作业时应有防护挡板。 操作者不准戴手套。 锯片有裂纹时禁止使用。 锯片旋转时切线方向严禁站人。 木料锯到末端或短木料一律用木棒推进,0.5米以下短材禁止上锯,停车时不准用木棒按锯片,禁止使用多功能木工机械。 作业完毕及时清理废料及锯末。 ③平刨机必须有防护装置,否则禁止使用。 长度不足0.3米的木材禁止上刨,刨削厚度不应超过1.5毫米。 刨薄板时应使用扒手,刨削厚不超过3 毫米。 木料长超过2米时应由两人操作,一端越过刨口0.15米后另一人接 料。 木料掉头时用双手并在木料离开刨口后进行。 操作者不准戴手套。 ④木工棚内严禁明火,不准存放易燃物,并设置消防器材和其它灭火措施。 9.6、电焊机①电焊机应放置在防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焊接现场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②一、二次电源线应有防护装置,二次用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用线鼻子搭接牢固。 ③交流电焊机应配装二次触电保护器。 9.7、乙炔瓶、氧气瓶①乙炔瓶安全阀应有效,压力表要保持灵敏有效,回火防止器应得保持一定水平。 ②乙炔瓶、氧气瓶开关部位及表盘面禁止使用有带油物件污染。 ③乙炔瓶、氧气瓶应装有2道防震圈。 ④炔瓶、氧气瓶间距应大于5m,离明火操作距离应大于10m,施工现场应及时清理易燃易爆物品。 10、挖掘机行驶路面纵坡不应大于20度,横坡不应大于15度。 推土机路面纵坡不应大于30度,横坡不应大于10度。 装载机在边坡、沟边作业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止侧翻。 蛙式打夯机握柄上必须安装开关,以便紧急停车,握柄保证绝缘良好。 两机一起作业时,横向距离不小于5米,前后距离不小于10米。 打夯时前方不准站人。 空压机的储风筒、安全阀、压力表必须定期检验测试,留有记录。 锅炉必须有安装使用许可证。 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经定期检验测试,留有记录。 电动机、起动器外壳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 接线良好,绝缘无损坏。 11、加强机械设备档案管理(应符合达标手册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运行使用、维护保养和常规检查记录。 做好收集各种原始记录,整理归档工作。 用制度的形式规定设备机具保养措施,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运行,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每天工作完毕各类设备机具必须及时清理,做好保洁工作和维修保养工作。 12、机械设备经受了可能影响安全技术性能的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再次投入使用前应对其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必须消除安全隐患,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配电箱的国家标准

配电箱国家标准如下:

1、GB1207-1997 电压互感器

2、GB1208-1997 电流互感器

3、GB.1-2002 低压熔断器 第1部分: 基本要求

4、GB .2-2002 低压熔断器 第2部分: 专职人员使用的熔断器的补充要求(主要用于工业的熔断器)

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

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 提高动力配电箱的操作可靠性,是创优质工程的目标。

配电箱的用途: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 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

用途:

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

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 提高动力配电箱的操作可靠性,是创优质工程的目标。

配电箱的用途: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 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配电箱

寻一份配电柜(箱)的电气安装规范

3.2开关柜装配1、总则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 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3.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3.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7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3.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 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 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 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 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 ★3.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等)进行安装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3.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 3.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3.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 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 3.2.13组装所用紧固件、金属件的防护层不得脱落、生锈。 螺钉选择要与元件上的孔相配。 紧固后螺钉露出螺母3-5个螺距,其螺栓的拧紧力矩见表1。 3.2.14组装时要充分考虑接地连续性,箱体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接地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以划破绝缘层。 3.2.15安装因震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3.2.16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3.2.17装配后将元件上拆下的紧固件、保险芯、开关盖、把手、灭弧罩等全部安装好。 12.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的螺栓拧紧。 3.2.18各种防护板应安装到位。 表1 螺栓的拧紧力矩螺纹直径mm 拧紧力矩NmⅠ Ⅱ Ⅲ4 0.7 1.2 1.25 0.8 2.0 2.06 1.2 2.5 3.08 2.5 3.5 6.010 - 4.0 10.012 - - 14.014 - - 19.016 - - 25.020 - - 36.024 - - 50.0注:第Ⅰ列: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的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的螺刀拧紧的其他螺钉;第Ⅱ列:适用于用螺丝刀拧紧的螺钉和螺母;第Ⅲ列:适用于比螺丝刀更好的工具来拧紧的螺钉和螺母。 3.2.19 电器元器件装配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2规定。 表2额定绝缘电压ui(V) 电器间隙(㎜) 爬电距离(㎜)63A及以下 大于63A 63A及以下 大于63Aui≤60 3 5 3 560<ui≤300 5 6 6 8300<ui≤660 8 10 10 12.5★3.2.20各类元器件的安装要求如下:3.2.20.1框架式低压断路器(1)架式低压断路器相对比较重,一般宜安于屏后的下方,并应采用机械强度较大的角钢作为安装板。 (2)将开关体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装置在开关柜底座里,摇动操作手柄使本体能在导轨中前后滑动,开关的三相主触头及辅助电路的滑动触头能随之接通与断开,使接通、试验、断开三个位置符合说明书要求。 (3)应通电检查各脱扣器是否灵活,合、分闸是否灵活可靠。 3.2.20.2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 (1)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打开外壳才能进行安装,要防止外壳的机械损坏,它的接线通过接线螺杆实现,应注意其接线螺杆与屏板孔的爬电距离,避免造成绝缘强度不够而短路。 (2)断路器上端留有足够的飞弧距离,具体参照各型号规格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3)塑壳断路器进线端的相间隔弧板必须装牢固,以免在合闸或承受短路电流时造成相间飞弧故障。 (4)低压断路器的静触头(上进线端)应与电源引进的导线或母线相连,而接到用电设备的导线或母线应接到下出线端上。 3.2.20.3接触器类(1) 检查产品的铭牌及线圈上的技术数据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 接触器触头部分应平整,不应有金属碎屑烧伤的痕迹,触头的接触应紧密,各触头分合闸顺序且正确,触头表面不应有油污。 (3) 大中容量接触器动作时吸合力较大,将对周围怕震的电器产生不利影响,安装时必须考虑,一般将其安装在屏后下部。 (4) 中小容量接触器采用瓦片型接触片压紧导线,接线时一定要把导线压紧。 (5) 接触器灭弧罩与金属器件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3.2.20.4熔断器类(1) 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熔断器底座的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 选择与孔径相符合的螺钉,紧固时不要用力过大,熔断器底座垫有橡胶衬垫或弹性纸衬垫。 (3) RL1型熔断器,为保证更换熔断体,旋出瓷帽后螺纹不带电,在接线时电源线接于下接线端即1号端子,用电设备应接于上接线即2号接线端子。 (4) 接线时一个端子两根导线间应采用铜片隔离并将弹簧垫压平,以减少接触电阻,使其导电性能良好。 3.2.20.5热继电器安装:热继电器应垂直安装,调整和复位的热继电器元件安装在易于接近的地方;盖板向上,严禁倒装。 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选择要与被保护电路的电流相匹配。 3.2.20.6电力电容器(1) 检查电容器外壳质量,瓷瓶不应有裂纹和缺口,引出线端连接用的垫圈、螺母齐全,充油电容器箱不应有膨胀和漏油现象。 (2) 电容器分层安装,层间距离不小于50mm。 处在同一水平的电容器间距,制造厂无规定时,间距不小于100mm。 (3) 电容器必须采用多股软导线连接,且不应使电容器绝缘瓷瓶受力。 (4) 电容器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3.2.20.7端子的安装:(1) 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便于更换且方便接线,离地距离宜大于350毫米。 (2) 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隔板。 (3)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 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允许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3.2.20.8电流互感器安装(1)用相同电压等级兆欧表测量互感器绝缘电阻,阻值不小于1M欧姆。 (2)用万用表检查二次线圈是否完好,二次线圈不得开路,互感器外壳及二次线圈一端必须接地。 (3)各相电流互感器的中心线一般应安装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开关出线在同一垂直线上,穿心式电流互感器母线应位于孔中心的位置,不应使互感器受到外力,且注意互感器安装方向,不得装反。 3.3紧固件的使用3.3.1用以固定元器件及压线紧固螺钉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拧紧后螺纹露出螺母或套扣的固定板长度2-5牙。 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3.3.2用以与壳体连接的元器件应采用爪型垫片,以保证与壳体接触良好,符合保护电路连续性的要求。 3.4 一次绝缘软母线3.4.1 一次绝缘软母线的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其绝缘等级应大于各配电装置的绝缘等级,一般采用黑色铜芯导线。 3.4.2 软母线在配线时应拉紧挺直行线应平直齐牢,整齐美观,尽量减少重叠交叉。 3.4.3软母线可以在硬母线平弯机上进行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软母线绝缘直径的三倍,但导线线芯和绝缘都不能损坏.3.4.4根据铜芯绝缘导线的线芯截面来选择相应的接线鼻,独股线直接连接,不用接线鼻,4㎜2以下的BVR线也可以采用线头搪锡的方法而不采用接线鼻。 3.4.5根据接线鼻的尺寸,用电工刀削去导线两头的绝缘层,误差不超过+(1.5~2)㎜。 导线削除绝缘层后,在导线芯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划痕,以免弯曲时导线断裂,削去绝缘层后,应将线芯表面的污物和氧化层除去,以保证接触良好。 3.4.6将导线线芯插入接线鼻的圆管中,用压模或冷压钳压接,压接牢固,但线芯与接线鼻接触处,不得有明显的变形,然后进行搪锡。 整个导线电阻不大于同样规格长度导线电阻值的110~120%。 3.4.7多根绝缘导线并列在接线鼻铜管中压接时,伸入铜管的裸露部分应尽可能短,绝缘处不整齐度小于1㎜。 导线芯伸出铜管部分长度在1~2㎜之间,且不应有明显的不整齐现象。 3.4.8软母线在电器元件的接线端连接时,不应使接点受到任何附加应力。 3.4.9一次软母线一般采用绑扎线进行帮扎固定,特殊情况也可采用缠绕管绕扎,控制屏(柜)则一律采用行线槽固定线束。 3.4.10绑扎线的每扎距离保持在150㎜左右,拐弯处可适当加密,但不能再弯曲部分绑扎。 绑扎线的圈数,以扎线与导线成正方形为基准,且最少不低于三股,绑扎线扎成后,接头应留在不可见部位。 3.4.11注意事项:a.导线在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大小适宜的保护套,如橡皮圈、保证导线外层不磨损。 b.线束应尽量远离发热元件(如电阻母排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3.5一次母排3.5.1按认证产品规定要求的电器元件的电流等级选用母排,回路中有多个一次元件时按电流值大的选用一次母排。 3.5.2按电路选择导线颜色的规定(GB2681)见表二表二序号 电 路 颜色1 交流三相电路 A相 黄线B相 绿线C相 红色零线或中性线 淡蓝色安全用接地线 黄绿双色2 直流电路 正极 棕色负极 蓝色接地中间线 淡蓝色说明:母排表面涂刷黑色漆或用相应颜色的套管或贴上规定的相序色标。 3.5.3母排的排列应符合表三的规定要求:表三相 别 垂 直 排 列 水 平 排 列 引上线A 上 后 左B 中 中 中C 下 前 右中性线 最下 最前 最右正极 上 后 左负极 下 前 右说明:方向定位以屏的正视方位准。 3.5.4母排规格按载流量选择,应符合认证产品检测报告中规定的要求。 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电器元件引出端头的宽度,以保证连接部分的温升不超过极限。 3.5.5连接孔尺寸应与电器元端头相同,连接部位接触面积应不小于两个母排宽度的乘积。 3.5.6制作母排的材料表面应平整洁净,不得有划痕、气孔、裂纹和起皮等缺陷,对于有变形的母排应先行校正。 3.5.7根据所需长度下料打弯钻孔并去毛刺及油污等杂物后,母排接触面经压花模校平(压出麻点)进行搪锡处理,搪锡宽度应比搭接部位多15mm以上。 3.5.8母排安装连接前应刷去接触面的氧化层,并立即涂上导电膏进行安装连接,母排连接时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特殊情况下螺母处于维护侧。 3.5.9母排连接处的任何侧面用厚度0.05mm,宽度10mm的塞尺检查其塞入深度,对于母排宽60mm以上者,不得超过6mm;对于母排宽60mm以下者,不得超过4mm。 3.5.10一次母排应横平竖直,同一方向的打弯应一致,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3.5.11母排应包裹不同颜色的绝缘套管或涂黑漆并按规定贴色标以分辨不同相位。 母排四面涂漆应均匀,连接处两侧相距10mm不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一致,三相之间不允许超过±5mm,并无脱漆现象。 3.5.12一次电器设备与母线及其他带电导体的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四的规定。 表四电压等级(kV) 电气间隙(mm) 爬电距离(mm)0.4及以下 10 12.53.5.13注意事项a、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严禁使用气焊或电焊。 b、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使用铁锤直接敲打。 3.6二次配线工艺3.6.1根据过门线、接地线和固定压板安装位置确定导线总走向,固定线束采用BV系列导线,活动线束采用BVR系列导线,颜色一般采用黑色,应选用认证产品申报的厂家的CCC认证合格的产品。 3.6.2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平方毫米,电流回路选用2.55平方毫米的导线,特殊情况按要求选用,但应符合认证相关要求。 3.6.3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落料,一段根据实际需要留有一弹性弯头,另一段放有100~150毫米的余量。 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放线时尽量利用短、零线头,以免浪费。 3.6.4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强力拉伸导线及其绝缘被破坏的情况。 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弯曲时对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3倍的导线外径,并弯成弧形,导线交叉时,则应少数导线跨越多根导线,细导线跨越粗导线为原则。 3.6.5布线时每根导线要拉勒挺直,行线做到平直整齐,式样美观。 导线穿越金属板孔时,必须在金属板孔上套上合适的保护物,如橡皮护圈。 3.6.6导线束用阻燃缠绕管绕扎,为了达到导电时的散热要求,缠绕管每绕一周应有3~10mm空隙,同时亦可分段缠绕,分段缠绕的间距为150~180mm,缠绕长度为100mm,分段缠绕的线束,分段亦应整齐,不允许参差不齐,导线应在行线槽内行走。 3.6.7活动线束多于10根时,允许分束捆扎,但线束在最大、小极限范围内活动时,不允许出现线束松动、拉伸和损坏绝缘等现象。 3.6.8二次线束用螺丝压板固定,固定点的间距水平不得大于200mm,垂直不得大于300mm,压板和线束之间必须有保护层,可以采用塑料套管或者缠绕管密接缠绕,保护导线不受损坏。 3.6.9活动线束的活动部位两端固定时应考虑减少活动部位的长度和减少活动时线束的弯曲程度。 3.6.10每一个接点接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当需要连接两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用过渡端子,以确保连接可靠性。 3.6.11当接线端子为压接式端子时,独股线直接插入,导线绝缘外皮至端子压板距离为1.0~2.0mm,多股线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导线绝缘外皮至接头管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2各类压接式端子必须用螺钉将插入导线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3.6.13当接线端子为螺丝连接时,多股导线必须采用相应规格的冷压接头,独股线弯曲成羊眼圈按顺时针方向弯曲,内径比端子接线螺丝外径大0.5~1.0mm,羊眼圈导线不能重叠,连接后导线至绝缘层之间距离为1.0~2.0mm。 3.6.14二次导线用螺丝、螺母、平垫、弹垫压接紧固,插入部件后,弹垫应压平,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为2~5牙。 3.6.15二次线与母线相接时,应在母线相接处钻Φ5mm的孔,用M4螺栓、螺母、平垫、弹垫紧固。 3.6.16号码套管连接后应同元器件安装平面平行,标号字迹的方向符合国家国家制图标准线性尺寸的数字注法。 3.6.17号码套管字迹应按国家机械制图规定标准字体用打字机打印,字迹内容同二次接线图一致。 3.6.18号码套管当导线连接后距接线端子距离为1.0~2.0mm,当无外力处于垂直位置时应不存在滑动现象。 3.6.19注意事项a、线束应尽可能远离发热元件敷设(如:电阻、母排、指示灯、变压器等),并应避免敷设于发热元件的上方。 b、线束接入发热元件时,在电阻15W以上(含15W),应剥去40~50mm绝缘层,并套上瓷珠。 c、在同一合同号中,二次接线相同,元件布置相同,共用一、二次接线图时,其导线走向和颜色应一致。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