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获取,随时随地编程控制 该标题符合用户需求,突出了核心内容并采用了分割符号(获取随机码是啥意思)

便捷获取,随时随地编程控制——探索现代编程技术的无限可能 获取随机码是啥意思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编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技能。
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编程学习与控制,成为许多技术爱好者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便捷获取编程资源、随时随地编程控制的重要性,并通过解析“获取随机码”等关键词,展现现代编程技术的魅力。

二、便捷获取编程资源

1. 在线编程平台:如今,众多在线编程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编程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平台不仅提供了基础的编程教程,还有实战项目、代码分享、在线交流等功能,让编程学习变得更加便捷。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使得开发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自己的开发环境。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和软件,只需通过云服务提供商,即可轻松获取所需的编程资源。
3. 移动端编程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编程应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开发者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编写代码、调试程序,大大提高了编程的便捷性。

三、随时随地编程控制

1. 远程代码编辑器:通过远程代码编辑器,开发者可以在任何地点编辑、运行代码。只需通过网络连接到服务器,即可实时查看代码运行结果,实现远程编程控制。
2. 版本控制系统:版本控制系统如Git等,使得开发者可以在不同设备间协同工作,随时随地管理代码版本。即使身处异地,也能轻松进行代码合并、分支等操作。
3. 自动化部署: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开始使用自动化部署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自动完成代码构建、测试、部署等过程,让开发者在异地也能轻松控制项目的进度。

四、解析“获取随机码”

在编程过程中,“获取随机码”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随机码通常用于生成唯一的标识符,如验证码、序列号等。
现代编程语言提供了丰富的随机数生成函数库,开发者可以轻松获取随机码。
一些在线工具也提供了生成随机码的功能,方便开发者快速获取所需的随机码。

五、现代编程技术的魅力

1. 跨平台开发:随着跨平台开发技术的成熟,开发者可以使用同一套代码在不同平台上进行开发。这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使得编程资源更具共享性。
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为编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通过智能算法,开发者可以创建更加智能的应用程序,提高用户体验。
3. 实时更新与迭代:现代软件开发强调实时更新与迭代,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便捷的资源获取和随时随地编程控制,为开发者提供了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六、结论

便捷获取编程资源,随时随地编程控制,已成为现代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线编程平台、云计算技术、移动端编程应用等工具的出现,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远程代码编辑器、版本控制系统、自动化部署等技术,使得开发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编程控制。
现代编程技术的魅力在于其不断创新与进化,为开发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会编程,更要学会如何便捷地获取资源,随时随地地进行编程控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挑战自我,实现技术的梦想。


小红书入门必看!从内容到运营实战教你从零做账号

大家都知道,小红书是一个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方式分享生活内容的社区,也是国内女性用户常用的种草分享平台,用户群体绝大多数是一二线城市中消费能力很强的年轻人,从而引来很多商家在小红书引流变现,小红书种草逐渐成为博主和品牌的营销路径,如何把小红书账号从0做起来也成了很多新手入门最关心的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小红书平台规则、品牌营销案例及10w+爆文案例的讲解,了解小红书如何运营变现,掌握小红书爆文笔记的特点、常见的文章类型,利用好笔记发布规则,让大家零基础也能做好小红书账号,轻松打造出优质爆款内容。 本节课将从八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分析小红书爆款笔记 1、什么是小红书? 小红书的特点:电商平台、分享型的社区、口碑营销社区 平台定位:建立中国最大的生活分享平台,同时发现全球好物的电商平台 内容形式:图文/视频 2、为什么要运营小红书? 01用户为市场的消费主力 截止目前,小红书的用户已经超过2亿。 其中70%以上的用户为90后,主要来源于一二线发达城市,爱美,追求精致生活的90后群体。 02小红书-成为消费决策的首选 真实、向上、多元的社区氛围,成为年轻人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费决策入口,且具有制造流行和热点的能力。 03小红书从小而美向大而全迈进 男性用户市场打开: 2021年11月数据统计小红书日活用户超5500万,相比去年增长1倍,随着官方针对男性用户的扶持,男性用户也越来越多,部分kol男性粉丝已占比50%以上。 “他”经济逐渐崛起,给予男性用户更多的机会 小红书从内容的多元到行业的多元,再到用户结构的多元,小红薯走出“小而美”向着“大而全”迈进。 04图文视频内容并重,给与创作者更多选择 图文和视频享受同等流量权重。 小红书是唯一一个图文视频享受同等流量权重的平台。 这点给内容创作者多了种选择,比如有的人擅长文字,就发图文;有的人镜头感强就可以拍视频。 3、小红书的流量聚焦板块: 01关注页(粉丝流量) 用户打开小红书,最左侧就是关注入口,优先看到关注过博主笔记内容,账号积累越多粉丝,前期粉丝打开笔记越多。 02发现页(兴趣流量) 发现页是用户打开小红书的首页,平台会根据用户日常浏览喜好和阅读习惯以及关注的标签,主动给用户推送相关的优质内容,系统是否推荐你的笔记,是看用户的喜好与你账号笔记标签是否吻合。 03位置页(位置流量) 位置页推送的就是同城推荐,会显示和你定位的距离是多少公里,这个入口对于想找同城博主探店的商家以及找同城业务的博主是非常友好的,看到同城商家或者博主,就可直接联系,也提醒本地商家客户,写笔记时带上位置标签,增加流量机会。 04搜索页(需求流量) 搜索框是人找内容,也是小红书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 它提供品牌在做小红书推广时更大的价值,因为这类需求更精准,而且和抖音快手相比,小红书的用户更喜欢搜索,大量用户使用小红书有具体的目标(比如查看各种教程、种草),而不是像抖音一样闲逛娱乐。 4、小红书的四大流量入口总结 当我们知道了小红书的流量入口之后,我们如何才能在小红书获取获取流量以转化,这就需要我们首先熟悉平台的机制。 二、小红书四大平台机制 1、小红书检测机制小红书它会检测我们的个人资料,笔记内容、私信以及评论,在这几个地方千万不能含有微信号,微信二维码、代购水印,包括推广淘宝店铺的一些营销词汇。 小红书会检测我们的手机设备,最好一号一台。 同一台设备最多只能登录三个账号。 笔记内容,大家要注意不要去诱导用户,比如去关注领奖点赞抽奖,这都是小红书明令禁止的。 内容的敏感词,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涉及敏感词过多,也不被推荐。 2、小红书的推荐规则 小红书是UGC口碑分享社区,小红书流量分发机制以“内容标签匹配”和“社区关系推荐”为核心机制,对爆款笔记有极大的影响。 3、小红书的收录规则 小红书区别于其他平台来说,是有收录机制的。 简单来说,小红书收录是指你发布的笔记,经过机器+人工审核之后,确认没问题,会收录进小红书的搜索内容数据库,即收录的笔记才有推荐量,才能被看到或搜索到。 如何判定笔记被收录? 小红书的收录方法只有两种是比较权威的,图文的收录,主要通过搜索关键词/标题,或者在话题里看有没有所发布的笔记。 视频内容也类似,则是搜索关键词/标题,或者是视频的封面视频简介。 关键词收录: 话题收录: 笔记为什么不被收录? 笔记不被收录,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这里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可以自查原因。 不被收录的原因:内容质量低内容敏感、违禁词多广告问题笔记多次修改账号有问题发布时间 4、小红书的搜索规则 如何提高搜索排名? 搜索排名影响因素:关键词、权重、点赞收藏、用户行为。 关键词是所有搜索引擎的核心,关键词分为核心关键词、长尾关键词。 利用关键词匹配的方式,也可获取更多的流量。 三、小红书账号区分及定位 小红书-社区账号分类: 专业号(个人、企业、权威职业) 如果想在小红书做品牌营销或是开店卖货,专业号是基础(号店一体制) 小红书-专业号开通流程: 小红书-社区博主账号等级分类: 明星S:(认证) 头部kOS:(关键意见销售,粉丝数>50万) 腰部KOL:(关键意见领袖,5万<粉丝数<50万) 初级KOC或素人:(关键意见消费者,粉丝数<5万) 品牌合作:粉丝达标之后,小红书会发站内你开通“小红书蒲公英”,开通之后必须设置报价,多生产优质内容,坐等广告主找上门。 分析以下两个博主账号优势: 账号优势在于: 那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博主账号有相同的特点:身份明确内容风格统一输出的调性还有类目统一 有什么优势呢?账号内容垂直输出易获取用户粘性平台也更容易判定你的账号类型,给账号打上标签,利于变现接单 小红书-变现接单 接单最关键——账号符合产品调性(需要你有明确的个人IP) 小红书-个人IP打造方法四、小红书品牌营销笔记投放拆解 完美日记是如何在小红书做成“国货之光”的? 诞生背景: 广州逸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逸仙电商”)于2016年成立,始终以“成为中国美妆新零售的探索者和引领者”为愿景,希望将对”美”的重视与追求传递到更多人的生活中。 2017年,逸仙电商推出首个彩妆品牌完美日记PerfectDiary。 完美日记—历史大事件: 017年3月,品牌正式成立,淘宝店上线,同年8月淘宝店正式升级天猫旗舰店。 2019年最新美妆销售排行榜中,完美日记销量第一,力压欧莱雅,美宝莲等各大国际品牌。 完美日记——小红书布局之路 2017年7月天猫店上线至2018年前期,完美日记的销售量其实一直没什么起色,而最关键的转折点,2018年2月,完美日记将小红书作为重点渠道开始运营,并加大投放力度,随后其销量开始逐步上升,尤其是在618,双11这种活动月增速更是迅猛。 完美日记—如何找到了小红书的契机 01目标用户——用户匹配度高 该产品为国货彩妆类产品,定位消费人群为90,95后,并且从小红书的用户及彩妆类这一大板块分析来看,完美日记产品与小红书广大消费群体需求相契合 02产品定位——符合小红书用户追求精致的需求 2019年10月完美日记和《中国国家地理》推出联名彩妆,品牌内涵且产品价格平民化,与大英博物馆联名,玩转复古风。 完美日记——小红书布局之路(内容创作) 创作干货教程类、单一种草类、好物分享类等实用内容。 完美日记——小红书布局之路(推广投放) 明星效应,扩大知名度(明星S认证): 第一梯队: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在小红书对产品进行种草,好物分享等的创作内容推荐给粉丝,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头部KOS(关键意见销售)带货,传播接力(粉丝数>50万) 第二梯队:明星效应之后,这种硬广的说服力还是有限,完美日记又先后请了许多KOS在小红书带动话题,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种草产品的性价比、效果等输出内容。 腰部KOL(关键意见领袖),扩散内容(5万<粉丝数<50万) 第三梯队:随着知名度的增加,粉丝量还不错,有影响力的的kol开始内容扩散,打响声势,做口碑。 素人(KOC关键意见消费者)购买,形成二次传播(粉丝数<5万) 第四梯队:品牌的打响,吸引了大量的真实用户,开始进行产品测评分享,更加增强了可信度。 内容投放图示归纳(金字塔扩散模型)五、分析小红书爆款笔记 对比两篇爆文笔记,思考:分析为什么这两篇能成为爆文笔记?摄影构图——阿柒(1.3万赞/1.1万收藏)面膜——车车耶斯(37万赞/22万收藏) 其实爆文都是相通的,我们从两篇文章总结得出他们的特点: 所以爆文笔记的本质就是认同——平台的认同、用户的认同。 六、小红书常见的文章类型 1、单一种草 单一种草类型:对单个产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更考验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图片制作精美等。 往往精美的图片和有说服力的文案更能获取流量转化。 2、测评合集 测评合集类型:通过几个品牌的收集。 从产品的、体验感受进行分析,需求者能够更直观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尤其是选择困难的用户,从众多同类产品中选择其一。 3、干货教程 干货教程类型:这类比较注重步骤、方法和流程,是比较值得学习的干货类型知识。 4、好物推荐 以使用过该产品的身份来进行推荐,用打包的方式进行分享,分析每一个产品的使用和亮点及使用效果,注重突出产品哪里好,为什么好。 七、小红书的爆款内容该怎么创作?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小红书的内容展示区域,分为图片、标题、正文三个部分。 1、高点击的首图-创作方法: 1)高质量单图 把重点信息都放在上面,吸引用户点击进来,美妆、穿搭分享、旅行摄影类账号可使用这类封面。 2)多产品拼贴主图 将若干相同主题的元素拼贴起来,有更大的概率吸引到喜好不同的人,增大笔记曝光机会,适合美食推荐、好物测评、旅游攻略博主。 3)对比,前置效果 采用对比图作为封面的也不在少数,该类封面常用于健身、减肥塑形、美妆、知识教程等领域,通过巨大反差图来对比,吸引用户点击。 4)尺寸 3:4竖图/1080*1400像素 2、标题 标题限制字数20字,包括标点符号,表情,标题决定点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题撰写技巧: 01话题法:具有讨论价值的标题,一般为提问方式 这种文章比较偏情感类,用户们愿意去讨论你的话题,跟你进行互动,但是此类文章也重在互动,有互动才有热度。 02陈述法:干货型的内容为主,测评对比 小红书的多数用户是来这看干货的,所以这种方法是最值得提倡的,标题一般为“X种产品测评”“合集”居多。 03猎奇法:用户会对你的标题产生好奇,忍不住点开 此类文章一般比较夸张,夸大,标题党。 文章使用前缀/后缀直接表明利益点 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这一篇文章读完后他能收获什么东西? 比如:【好看不贵】【私藏】【不看会后悔】【突出产品卖点】。 多用夸张,代表利益的数字 人天生就对数字的理解更加直观,尤其当你在文案中突出“时间/钱/年龄/数量”相关的数字,用户哪怕只用0.1秒瞟一眼就会猛点屏幕,你的笔记点击率就直线飙升! 04共鸣法:深入用户内心,有代入感 让用户觉得你说的太对了,或者利用明星网红,增加认同感=普遍认知+促进消费。 05热点法:热点容易带来更大的流量 比如阶段流行热词、热梗,节日热词。 3、常见的产品种草爆文拆解: 笔记创作要点: 商品名称:完整的商品名称或者代称 行业背书:独家成分或产品独特亮点、行业认可、明星同款等 适用人群:针对哪部分人或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需求 体验:外观、五感(形、声、闻、味、触) 使用效果:产品的优点,用完效果如何 对比:同价位、同效果等同类对比 那么笔记中是如何布局的呢? 第一段: 以“我”的身份写笔记,拉近与大家的距离,同时说出自己的痛点与需求。 我就是那种一熬夜肤色必暗沉的肤质,尝试了很多的去黄提亮的面膜,但都是用了个寂寞,直到用了细步野面膜。 第二段: 使用产品卖点+用户收益的方式,对产品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介绍,独家的好成分+高性价比,改变了熬夜皮肤暗沉的问题。 最后一段: 使用产品体验+体验结果的方式,加深用户的印象,同时突出用户利益。 和朋友熬夜我小脸细腻透亮,她却暗沉蜡黄,对比,营造场景化,更加突出产品利益点,引导购买。 单一产品种草爆文创作思路: 由此可见,小红书的写作逻辑,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01我的苦恼:用户面临的烦恼、痛点。 通常在开头就直接描绘几个场景,呼吁熬夜的姐妹用面膜,还用“我”的口吻说出用户在场景中面临的烦恼、痛点。 案例开头的烦恼:我就是那种一熬夜肤色必暗沉的肤质。 文案技巧:描述用户的痛苦场景,让用户代入自己,获取认同感。 02我的问题:指出用户面临的问题。 案例中的“我”用了试了很多的去黄提亮的面膜,但都是用了个寂寞,其实这是在引导用户向这个点靠拢,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和作者一样的问题。 案例中“我”面临的问题:尝试了很多的去黄提亮的面膜,但都是用了个寂寞。 文案技巧:同时引导用户是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用了很多产品也没什么作用。 03我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问题,“我”采用的方案。 这一部分是笔记的核心,前面描绘了用户的痛点,现在已经勾起用户的兴趣,他们很想知道你的解决方案,这时候你要把产品或者推荐的内容告诉他们。 案例中“我”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细步野面膜惊艳了我。 文案技巧:在此案例中,作者把细步野面膜作为解决方案推荐给用户。 04我的体验改变:产品亮点和使用后的变化。 上述引出了产品,这时用户最想知道产品的亮点在哪里,作者把成分、功效亮点引出,并说出自己用完的改变。 案例中产品的亮点:晚樱花提取物、去黄提亮。 文案技巧:作者强调突出产品的亮点,并说出自己的改变,敏感皮肤亲测,熬夜后皮肤还透亮细腻。 FAB法则:即属性(Feature)优势(Advantage)益处(Benefit) 可以利用这个法则来优化自己的文案。 05我的总结:我使用完之后的状态对其他用户的价值。 这一部分就是总结你的体验,以及你发生了哪些改变,最后也就是一个精准用户的筛选,告诉他们购买的理由。 文案技巧:使用对比的方法加上价格的利益点,引导用户转化消费。 话题库的选择: 系统会根据你的话题选择,把文章推送到不同的领域。

百度派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1.体验系统环境

终端:PC&APP端

移动APP体验环境及版本号:华为mate7 Android 6.0/软件版本v7.3.0

2.诞生背景

网络派(也称派或π),是网络旗下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崇尚知识性、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用户在这里分享知识,寻找答案,独立思考,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1时代背景

克莱·舍基在其著作《认知盈余》中对“认知盈余”做了如下定义: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互联网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知识分享变得更加便捷,认知盈余的力量得到充分的放大。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认知盈余的红利时代,而网络派正式基于这个背景下诞生的,它是知识经济和内容时代的产物。

2.2产品背景

网络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从上线到现在已经11年,在过去的11年网络知道已经累计解决了超过4亿个问题,积累了海量忠实用户。 网络派(也称派或π)时是网络知道基础上衍生出的高质量话题讨论社区,崇尚知识性、真实性、互动性、趣味性,鼓励用户在这里分享知识。 与网络知道不同的是网络派是更专业、更质量、更详细、更深入的话题讨论社区,并充分的融入了社交元素。

3.还原产品

3.1用户-场景-需求

3.2产品架构

3.3业务逻辑

3.3.1从内容主线上来看

关键数据是发布的问题和问题的专业回答,问题是有信息获取者(提问者)发布并通过平台分类处理进行推荐展示,回答者可以看到通过话题分类和问题展示来进行专业回答。

3.3.2从用户主线来看

不论提问者回答者都需要进行实名注册和身份验证,才可以在平台提问问题和回答问题,并且设立了相互关注机制

3.3.3从渠道终端来看

网络派有PC段和移动端,PC端有独立的域名,移动端属于网络知道APP的一个子版块。 PC端和移动端都可以进行提问和问题的回答。

3.3.4从信息展示来看

PC端:问题、回答情况、来自话题、点赞数、其他回答、收藏、关注的话题、关注收藏、推荐话题、热门话题、我的提问和我的回答

APP端:问题、回答、来自话题、点赞书、阅读数、回答数、其他回答、我的提问、我的回答、累计点赞数。 其中我的提问、我的回答、累计点赞数和网络知道的数据重合。

4.用户体验评测

4.1重点功能使用及容易度

重点功能包含:提问问题、回答问题、问题搜索、用户搜索、关注

提问问题:在提问问题方面,目前来基本无门槛,操作比较便捷

回答问题:目前网络派对优质的回答的判定标准是在字数上不低于500字,回答要有配图,要做深入分析。 虽然这些标准未从产品层面做出限制,但是后续的运营策略肯定会以这个为参考,做为一个优质内容的最低评判标准,并在推荐和曝光上给一定的倾斜,从而是网络派的问题的回答风格和标准作为社区文化的一部分在显性层表现出来。 对于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回答的问看和难度,使得内容质量有所保证。

问题搜索:问题搜索上目前不支持精准搜索,在模糊化搜索上依然存在体验式上的问题,这是网络派需要优化的地方

用户搜索:跟问题搜索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比如我想搜索用户名“跟小贤学运营”的时候输入“跟小”显示的是如下图所示,而搜“小贤”时显示无结果。 在用户搜索体验上有待提升。

关注:在用户关注上基本符合目前的关注习惯,在操作上也比较便捷。

当然由于网络派也属于刚起步阶段,因此出现上述提到的问题也是有情可原,在体验层面后续网络派会越来越好的。

4.2用户黏着程度

目前处于内测阶段,邀请内测的多为活跃和达人用户,因此用户的黏着度较高,随着网络派开放至少基于网络知道流量基础上获得的用户可以建立起相对不错的粘性。

4.3用户整体评价

暂无

5.后续产品迭代和内容迭代推演

对于网络派这个产品来说,是网络知道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派区别于网络问答关键在于:专、精、深三个层面。 在定位上网络知道应该属于轻问答、大众化、轻量化的问答产品,而网络派是在网络知道基础上延伸出专业、精细和深入的问答类产品。 因此相对于网络知道,网络派的问题和回答应该更专业、更详细、更深入。

5.1运营区隔

从目前的网上关于网络派的评论来看大部分人几乎将网络派完全等同于知乎这种专业类问答社区。那如何做到跟知乎区隔呢?就前提体验来看可以从两点来做深入:

5.1.1氛围上做区隔:知乎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严肃、高冷范,而网络派从目前的体验来看他的氛围相对要温和,当然在后期运营上也要逐步建立更加区隔化的氛围,比如网络派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融入温和、性感、或者活泼等氛围元素。

5.1.2用户上做区隔:网络派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是在于它是基于网络知道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更专、更精、更深入的问答产品,它满足的是网络知道用户更专业层次上的问答需求。 所以前期网络派在用户获取上一定不是去跟知乎抢用户,而是是基于网络知道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转化,做用户粘性。 这是网络派产品最大的优势,因为用户本身的对网络的认知已经建立,且用户的问答习惯已经培养起来,网络派是在在网络知道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化,这个过渡是非常自然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进一步提升网络知道用户的粘性。

网络派是做平台,既然是做平台一定是具备双边或者多边效应的,网络派是属于双边平台,这双边主要表现在,一边是问题的提出者,一边是达人&专家(或者KOL),这个双边的用户其实是可以重叠的,具体我们可以把用户分为以下三部分:

当然这是后话,在平台运营的关键是发挥双边效应,平台两遍是相互平衡的过程

前面我们梳理了网络派的基本业务逻辑,网络派这个产品要想顺利运营起来,首先要保证其最基本的业务逻辑的顺利运转,最核心的的工作应该有以下几点:

对于普通用户和专家&达人各自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网络派平台前期的运营可量化的目标:

内容核心目标:

用户核心目标:

在保证上面的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优化和体验,做好网络派社区氛围的搭建和引导。

网络派的运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保证网络派基本业务逻辑的顺畅运转(包含产品核心功能完善)

第二个阶段:

1)在产品层面:做产品功能上的拓展(比如专栏文章、专题内容或者品牌内容订阅,以及其他可拓展的功能)

2)在内容层面:内容的专题化和品牌化

3)在用户上:

——用户获取的开源机制建立,保证用户的持续获取

——继续为专家&达人加入创造条件和做好吸引力的包装

——专家&达人获取的开源机制建立:a.外部直接获取;b.用户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的挖掘和培养

4)在商业化上进行相应的模式探索

第三个阶段: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提升商业变现能力,以及后续的创新玩法的实现,甚至可以是内部产品的孵化。(一切不以最终变现为目的的产品都是耍流氓,哈哈哈)

需求分析时应该建立哪些模型,如何建立?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户需求,就软件功能与客户达成一致,估计软件风险和评估项目代价,最终形成开发计划的一个复杂过程。 (这个和我在微软体验到的又不太一样,微软的需求分析大多是市场人员和用户协助小组的人去评估用户的接受程度,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因为公司的性质有根本差别)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确是处在主导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师和项目经理要负责整理用户需求,为之后的软件设计打下基础。 需求分析阶段结束后,要求得到文档 (System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 文档; Plan.从广义上理解: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变更、验证、管理的一系列需求工程。 狭义上理解:需求分析指需求的分析、定义过程。 一、为什么要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分析软件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发出的软件却没人要,那所有的投入都是徒劳.如果费了很大的精力,开发一个软件,最后却不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要重新开发过,这种返工是让人痛心疾首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比如,用户需要一个for linux的软件,而你在软件开发前期忽略了软件的运行环境,忘了向用户询问这个问题,而想当然的认为是开发for windows的软件,当你千辛万苦地开发完成向用户提交时才发现出了问题,那时候你是欲哭无泪了,痕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需求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他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他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的重视.在一个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程序设计.二、需求分析的任务简言之,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用户需求.三、需求分析的过程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订规格说明,评审.问题识别就是从系统角度来理解软件,确定对所开发系统的综合要求,并提出这些需求的实现条件,以及需求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做什么),性能需求(要达到什么指标),环境需求(如机型,操作系统等),可靠性需求(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安全保密需求,用户界面需求,资源使用需求(软件运行是所需的内存,CPU等),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分析与综合逐步细化所有的软件功能,找出系统各元素间的联系,接口特性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最后,综合成系统的解决方案,给出要开发的系统的详细逻辑模型(做什么的模型).制订规格说明书即编制文档,描述需求的文档称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请注意,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是需求规格说明书(好象软考曾经考过这个问题),向下一阶段提交.评审对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其它需求给予评价.评审通过才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否则重新进行需求分析。 四、需求分析的方法需求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强调原型化方法,其它的方法如:结构化方法,动态分析法等(个人认为,对初学者不必深究这些方法,实际上我也从来没用过这些方法)在此不讨论.原型化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是软考等常考的知识点).原型就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实现了目标系统的某些或全部功能.原型化方法就是尽可能快地建造一个粗糙的系统,这系统实现了目标系统的某些或全部功能,但是这个系统可能在可靠性,界面的友好性或其他方面上存在缺陷.建造这样一个系统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某一方面的可行性,如算法的可行性,技术的可行性,或考察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等.如,为了考察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可以用某些软件工具快速的建造一个原型系统,这个系统只是一个界面,然后听取用户的意见,改进这个原型.以后的目标系统就在原型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原型主要有三种类型(软考考过):探索型,实验型,进化型.探索型:目的是要弄清楚对目标系统的要求,确定所希望的特性,并探讨多种方案的可行性.实验型:用于大规模开发和实现前,考核方案是否合适,规格说明是否可靠.进化型:目的不在于改进规格说明,而是将系统建造得易于变化,在改进原型的过程中,逐步将原型进化成最终系统。 在使用原型化方法是有两种不同的策略:废弃策略,追加策略.废弃策略:先建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针对这个系统反复进行修改,形成比较好的思想,据此设计出较完整,准确,一致,可靠的最终系统.系统构造完成后,原来的模型系统就被废弃不用.探索型和实验型属于这种策略。 追加策略: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而且质量要求不高的模型系统,作为最终系统的核心,然后通过不断地扩充修改,逐步追加新要求,发展成为最终系统。 进化型属于这种策略.五、需求分析的20条法则客户与开发人员交流需要好的方法。 下面建议20条法则,客户和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评审以下内容并达成共识。 如果遇到分歧,将通过协商达成对各自义务的相互理解,以便减少以后的磨擦(如一方要求而另一方不愿意或不能够满足要求)。 1、 分析人员要使用符合客户语言习惯的表达需求讨论集中于业务需求和任务,因此要使用术语。 客户应将有关术语(例如:采价、印花商品等采购术语)教给分析人员,而客户不一定要懂得计算机行业的术语。 2、分析人员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及目标只有分析人员更好地了解客户的业务,才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需要。 这将有助于开发人员设计出真正满足客户需要并达到期望的优秀软件。 为帮助开发和分析人员,客户可以考虑邀请他们观察自己的工作流程。 如果是切换新系统,那么开发和分析人员应使用一下目前的旧系统,有利于他们明白目前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流程情况以及可供改进之处。 3、 分析人员必须编写软件需求报告分析人员应将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所有信息进行整理,以区分业务需求及规范、功能需求、质量目标、解决方法和其他信息。 通过这些分析,客户就能得到一份“需求分析报告”,此份报告使开发人员和客户之间针对要开发的产品内容达成协议。 报告应以一种客户认为易于翻阅和理解的方式组织编写。 客户要评审此报告,以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其需求。 一份高质量的“需求分析报告”有助于开发人员开发出真正需要的产品。 4、 要求得到需求工作结果的解释说明分析人员可能采用了多种图表作为文字性“需求分析报告”的补充说明,因为工作图表能很清晰地描述出系统行为的某些方面,所以报告中各种图表有着极高的价值;虽然它们不太难于理解,但是客户可能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客户可以要求分析人员解释说明每个图表的作用、符号的意义和需求开发工作的结果,以及怎样检查图表有无错误及不一致等。 5、 开发人员要尊重客户的意见如果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不能相互理解,那关于需求的讨论将会有障碍。 共同合作能使大家“兼听则明”。 参与需求开发过程的客户有权要求开发人员尊重他们并珍惜他们为项目成功所付出的时间,同样,客户也应对开发人员为项目成功这一共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尊重。 6、 开发人员要对需求及产品实施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通常客户所说的“需求”已经是一种实际可行的实施方案,分析人员应尽力从这些解决方法中了解真正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应找出已有系统与当前业务不符之处,以确保产品不会无效或低效;在彻底弄清业务领域内的事情后,分析人员就能提出相当好的改进方法,有经验且有创造力的分析人员还能提出增加一些用户没有发现的很有价值的系统特性。 7、 描述产品使用特性客户可以要求分析人员在实现功能需求的同时还注意软件的易用性,因为这些易用特性或质量属性能使客户更准确、高效地完成任务。 例如:客户有时要求产品要 “界面友好”或“健壮”或“高效率”,但对于开发人员来讲,太主观了并无实用价值。 正确的做法是,分析人员通过询问和调查了解客户所要的“友好、健壮、高效所包含的具体特性,具体分析哪些特性对哪些特性有负面影响,在性能代价和所提出解决方案的预期利益之间做出权衡,以确保做出合理的取舍。 8、 允许重用已有的软件组件需求通常有一定灵活性,分析人员可能发现已有的某个软件组件与客户描述的需求很相符,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人员应提供一些修改需求的选择以便开发人员能够降低新系统的开发成本和节省时间,而不必严格按原有的需求说明开发。 所以说,如果想在产品中使用一些已有的商业常用组件,而它们并不完全适合您所需的特性,这时一定程度上的需求灵活性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9、 要求对变更的代价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估有时,人们面临更好、也更昂贵的方案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而这时,对需求变更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对业务决策提供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客户有权利要求开发人员通过分析给出一个真实可信的评估,包括影响、成本和得失等。 开发人员不能由于不想实施变更而随意夸大评估成本。 10、 获得满足客户功能和质量要求的系统每个人都希望项目成功,但这不仅要求客户要清晰地告知开发人员关于系统“做什么”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还要求开发人员能通过交流了解清楚取舍与限制,一定要明确说明您的假设和潜在的期望,否则,开发人员开发出的产品很可能无法让您满意。 11、 给分析人员讲解您的业务分析人员要依靠客户讲解业务概念及术语,但客户不能指望分析人员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只能让他们明白您的问题和目标;不要期望分析人员能把握客户业务的细微潜在之处,他们可能不知道那些对于客户来说理所当然的“常识”。 12、 抽出时间清楚地说明并完善需求客户很忙,但无论如何客户有必要抽出时间参与“头脑高峰会议”的讨论,接受采访或其他获取需求的活动。 有些分析人员可能先明白了您的观点,而过后发现还需要您的讲解,这时请耐心对待一些需求和需求的精化工作过程中的反复,因为它是人们交流中很自然的现象,何况这对软件产品的成功极为重要。 13、 准确而详细地说明需求编写一份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是很困难的。 由于处理问题不但烦人而且耗时,因此很容易留下模糊不清的需求。 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这种模糊性和不准确性,而客户恰恰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决定的最佳人选,否则,就只好靠开发人员去正确猜测了。 在需求分析中暂时加上“待定”标志是个方法。 用该标志可指明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分析或增加信息的地方,有时也可能因为某个特殊需求难以解决或没有人愿意处理它而标注上“待定”。 客户要尽量将每项需求的内容都阐述清楚,以便分析人员能准确地将它们写进“软件需求报告”中去。 如果客户一时不能准确表达,通常就要求用原型技术,通过原型开发,客户可以同开发人员一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需求定义。 14、 及时作出决定分析人员会要求客户作出一些选择和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来自多个用户提出的处理方法或在质量特性冲突和信息准确度中选择折衷方案等。 有权作出决定的客户必须积极地对待这一切,尽快做处理,做决定,因为开发人员通常只有等客户做出决定才能行动,而这种等待会延误项目的进展。 15、 尊重开发人员的需求可行性及成本评估所有的软件功能都有其成本。 客户所希望的某些产品特性可能在技术上行不通,或者实现它要付出极高的代价,而某些需求试图达到在操作环境中不可能达到的性能,或试图得到一些根本得不到的数据。 开发人员会对此作出负面的评价,客户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 16、 划分需求的优先级绝大多数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资源实现功能性的每个。 决定哪些特性是必要的,哪些是重要的,是需求开发的主要部分,这只能由客户负责设定需求优先级,因为开发者不可能按照客户的观点决定需求优先级;开发人员将为您确定优先级提供有关每个需求的花费和风险的信息。 在时间和资源限制下,关于所需特性能否完成或完成多少应尊重开发人员的意见。 尽管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所希望的需求在项目中未被实现,但毕竟是要面对现实,业务决策有时不得不依据优先级来缩小项目范围或延长工期,或增加资源,或在质量上寻找折衷。 17、 评审需求文档和原型客户评审需求文档,是给分析人员带来反馈信息的一个机会。 如果客户认为编写的“需求分析报告”不够准确,就有必要尽早告知分析人员并为改进提供建议。 更好的办法是先为产品开发一个原型。 这样客户就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给开发人员,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您的需求;原型并非是一个实际应用产品,但开发人员能将其转化、扩充成功能齐全的系统。 18、 需求变更要立即联系不断的需求变更,会给在预定计划内完成的质量产品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开发周期中,变更越在晚期出现,其影响越大;变更不仅会导致代价极高的返工,而且工期将被延误,特别是在大体结构已完成后又需要增加新特性时。 所以,一旦客户发现需要变更需求时,请立即通知分析人员。 19、 遵照开发小组处理需求变更的过程为将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所有参与者必须遵照项目变更控制过程。 这要求不放弃所有提出的变更,对每项要求的变更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最后做出合适的决策,以确定应将哪些变更引入项目中。 20、 尊重开发人员采用的需求分析过程软件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莫过于收集需求并确定其正确性,分析人员采用的方法有其合理性。 也许客户认为收集需求的过程不太划算,但请相信花在需求开发上的时间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您理解并支持分析人员为收集、编写需求文档和确保其质量所采用的技术,那么整个过程将会更为顺利。 “需求确认”意味着什么在“需求分析报告”上签字确认,通常被认为是客户同意需求分析的标志行为,然而实际操作中,客户往往把“签字”看作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他们要我在需求文档的最后一行下面签名,于是我就签了,否则这些开发人员不开始编码。 ”这种态度将带来麻烦,譬如客户想更改需求或对产品不满时就会说:“不错,我是在需求分析报告上签了字,但我并没有时间去读完所有的内容,我是相信你们的,是你们非让我签字的。 ”同样问题也会发生在仅把“签字确认”看作是完成任务的分析人员身上,一旦有需求变更出现,他便指着“需求分析报告”说:“您已经在需求上签字了,所以这些就是我们所开发的,如果您想要别的什么,您应早些告诉我们。 ”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 因为不可能在项目的早期就了解所有的需求,而且毫无疑问地需求将会出现变更,在“需求分析报告”上签字确认是终止需求分析过程的正确方法,所以我们必须明白签字意味着什么。 对“需求分析报告”的签名是建立在一个需求协议的基线上,因此我们对签名应该这样理解:“我同意这份需求文档表述了我们对项目软件需求的了解,进一步的变更可在此基线上通过项目定义的变更过程来进行。 我知道变更可能会使我们重新协商成本、资源和项目阶段任务等事宜。 ”对需求分析达成一定的共识会使双方易于忍受将来的摩擦,这些摩擦来源于项目的改进和需求的误差或市场和业务的新要求等。 需求确认将迷雾拨散,显现需求的真面目,给初步的需求开发工作画上了双方都明确的句号,并有助于形成一个持续良好的客户与开发人员的关系,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点评需求分析误区要想说什么是好的需求分析,不如说什么是不好的需求分析,知道什么是不好的,自然也就知道了什么是好的。 以下就是一些不好的情况:(1)创意和求实毋庸质疑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一个新的Idea而激动万分,特别是当这个Idea受到一些根本不知道你原本要干嘛的人的惊赞时。 但是请注意,当你激动得意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忘了你原本是在描述一个需求,而不是在策划一个创意、创造一个概念。 很多刚开始做需求分析的人员都或多或少的会犯这样的错误,陶醉在自己的新想法和新思路中,却违背了需求的原始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永远别忘了:需求不是空中楼阁,是实实在在的一砖一瓦。 (2)解剖的快感几乎所有搞软件的人,做需求分析的时候,一上来就会把用户告诉你的要求,完完整整的作个解剖,切开分成几个块,再细分成几个子块,然后再条分缕析。 可是当用户迷惑的看着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结果问你:我想作一个数据备份的任务,怎么做?这时,你会发现,需要先后打开三个窗口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永远别忘了:分解是必需的,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组合,而不是为了分解。 (3)角度和思维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用户怎么可以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呢?”。 细细一了解,你会发现,用户只不过是要求把一个需要两次点击的功能,改成只有一次点击。 这样会导致需要改变需求、改变编码、甚至重新测试,增加工作量。 可是,如果换个角度来想想,这个功能,开发的时候只用了几次、几十次,可是用户每天都要用几百次甚 至几千次几万次,改动一下就减少了一半的工作量,对他来说,这样的需求难道会苛刻吗?永远别忘了:没有任何需求是不对的,不对的只是你的需求分析。 试着站在用户的思维角度想想,你的需求分析就会更加的贴近用户,更加的合理。 软件应该是以人为本的。 (4)程序员逻辑从程序员成长为系统分析员是一个普遍的轨迹,但并不是一个好的程序员就必然能成为一个好的系统分析员。 一些程序员的固化逻辑,使得他们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往往钻进了一些牛角里面。 比如说1/0逻辑(或者是说黑白逻辑),认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没有第三种情况。 可实际情况往往是,在一定的时候是这样,其它时候是那样。 又比如穷举逻辑,喜欢上来就把所有一二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分别处理,每个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可是实际的情况往往是,三分之一的情况占了99%的比例,其它两种情况一年都不会遇到一次。 实际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不一一列举了。 永远别忘了:需求分析和程序设计不尽相同,合理、可行是才是重要的。 跳出程序设计的圈子,站在系统的角度上来看问题,你的结论会截然不同。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