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存储区域分布 (掌握存储区域的技术)

掌握存储区域分布:技术解析与策略应用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存储成为支撑各项业务运营的关键环节。
掌握存储区域分布技术对于提高数据存储效率、保障数据安全以及优化数据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存储区域分布技术的基本概念、架构、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策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二、存储区域分布技术概述

存储区域分布技术是一种将数据存储分散到不同物理位置的技术,旨在提高数据的可访问性、可用性以及可靠性。
通过分布式存储架构,数据被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存储在多个独立的存储节点上,从而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负载均衡以及容错处理等功能。
存储区域分布技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数据中心等领域。

三、存储区域分布技术的架构

存储区域分布技术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客户端:负责数据的读写请求。
2. 存储节点:负责数据的实际存储和访问控制。
3. 控制节点:负责协调和管理存储节点,处理客户端的请求。
4. 网络:负责连接客户端、控制节点和存储节点,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

在分布式存储架构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数据块,并分散存储在多个存储节点上。
每个数据块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和访问。
这种架构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以及可扩展性。

四、掌握存储区域分布技术的关键要点

1. 数据分片与复制:数据被分割成多个片段(或块),并在多个存储节点上进行冗余存储。这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确保在部分节点失效时,数据依然可以访问。
2. 负载均衡: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实现负载均衡,以确保各存储节点的负载分配均匀,避免单点压力过大,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3. 容错处理:分布式存储系统应具备强大的容错处理能力,能够在节点故障时自动进行故障检测、定位和恢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4. 数据一致性: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多个节点之间需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这需要采用合适的数据一致性协议,以确保并发访问时的数据正确性。
5. 网络性能优化: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网络是连接各个节点的关键。因此,需要优化网络性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五、实际应用策略

1. 选择合适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根据业务需求、数据量、访问模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例如,对于需要大量读写操作的应用,可以选择支持高性能并发访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2.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3. 数据安全策略: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监控和审计等方面,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4. 监控与管理:建立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机制,实时监控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六、结论

掌握存储区域分布技术对于提高数据存储效率、保障数据安全以及优化数据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存储区域分布技术的基本概念、架构、技术以及实际应用策略,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更好地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网络存储技术的网络存储技术

直连式存储(DAS):这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 到目前为止,DAS 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 DAS即直连方式存储,英文全称是Direct Attached Storage。 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 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 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DAS,也可称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 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1) 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存储区域网络)或NAS(网络直接存储)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商店或银行的分支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 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如Microsoft Cluster Server或某些数据库使用的“原始分区”)上时;3) 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群件应用和一些邮件服务也包括在内。 典型DAS结构如图所示:对于多个服务器或多台PC的环境,使用DAS方式设备的初始费用可能比较低,可是这种连接方式下,每台PC或服务器单独拥有自己的存储磁盘,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对于整个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管理,工作烦琐而重复,没有集中管理解决方案。 所以整体的拥有成本(TCO)较高。 目前DAS基本被NAS所代替。 下面是DAS与NAS的比较。 网络存储设备(NAS):NAS 是一种采用直接与网络介质相连的特殊设备实现数据存储的机制。 由于这些设备都分配有 IP 地址,所以客户机通过充当数据网关的服务器可以对其进行存取访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要任何中间介质客户机也可以直接访问这些设备。 同普通电脑类似,NAS产品也都具有自己的处理器(CPU)系统,来协调控制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采用的处理器也常常与台式机或服务器的CPU大体相同。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 (1)Intel系列处理器(4)AMD系列处理器(5)PA-RISC型处理器(6)PowerPC处理器(7)MIPS处理器一般针对中小型公司使用NAS产品采用AMD的处理器或Intel PIII/PIV等处理器。 而大规模应用的NAS产品则使用Intel Xeon处理器、或者RISC型处理器等。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视具体应用和厂商规划而定。 预制操作系统是指NAS产品出厂时随机带的操作系统或者管理软件。 目前NAS产品一般带有以下几种系统软件。 精简的WINDOWS2000系统这类系统只是保留了WINDOWS2000 SERVER系统核心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能够驱动NAS产品正常工作。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WINDOWS2000的“精简版”。 FreeBSD嵌入式系统FreeBSD是类UNIX系统,在网络应用方面具备极其优异的性能。 Linux嵌入式系统Linux系统类似于UNIX操组系统,但相比之下具有界面友好、内核升级迅速等特点。 常常用来作为电器等产品的嵌入式控制系统。 网络管理,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 一台设备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一般的网络满足SNMP MIB I / MIB II统计管理功能。 常见的网络管理方式有以下几种:(1)SNMP管理技术(2)RMON管理技术(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SNMP是英文“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首先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织(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的研究小组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 SNMP是目前最常用的环境管理协议。 SNMP被设计成与协议无关,所以它可以在IP,IPX,AppleTalk,OSI以及其他用到的传输协议上被使用。 SNMP是一系列协议组和规范(见下表),它们提供了一种从网络上的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 SNMP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 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都实现了对SNMP的支持。 领导潮流的SNMP是一个从网络上的设备收集管理信息的公用通信协议。 设备的管理者收集这些信息并记录在管理信息库(MIB)中。 这些信息报告设备的特性、数据吞吐量、通信超载和错误等。 MIB有公共的格式,所以来自多个厂商的SNMP管理工具可以收集MIB信息,在管理控制台上呈现给系统管理员。 通过将SNMP嵌入数据通信设备,如交换机或集线器中,就可以从一个中心站管理这些设备,并以图形方式查看信息。 目前可获取的很多管理应用程序通常可在大多数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如Windows3.11、Windows95 、Windows NT和不同版本UNIX的等。 一个被管理的设备有一个管理代理,它负责向管理站请求信息和动作,代理还可以借助于陷阱为管理站提供站动提供的信息,因此,一些关键的网络设备(如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提供这一管理代理,又称SNMP代理,以便通过SNMP管理站进行管理。 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 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 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 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 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 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TCP/IP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 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 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 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 IPX/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它们都是由novell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高速协议。 它和TCP/IP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 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 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 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 总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 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局域网的计算机最好也安上NetBEUI协议。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网络文件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其文件系统树的各节点可以存在于不同的联网计算机甚至不同的系统平台上,可以用来提供跨平台的信息存储与共享。 当今最主要的两大网络文件系统是Sun提出的NFS(Network File System)以及由微软、EMC和NetApp提出的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前者主要用于各种Unix平台,后者则主要用于Windows平台,我们熟悉的“网上邻居”的文件共享方式就是基于CIFS系统的。 其他著名的网络文件系统还有Novell公司的NCP(网络控制协议)、Apple公司的AFP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oda等,NAS的主要功能之一便是通过各种网络文件系统提供存储服务。 IBM Tivoli是IBM公司推出的备份软件,与Veritas的NetBackup和Legato的NetWorker相比,Tivoli Storage Manager更多的适用于IBM主机为主的系统平台,其强大的网络备份功能可以胜任大规模的海量存储系统的备份需要。 此外,CA公司原来的备份软件ARCServe,在低端市场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 其新一代备份产品--BrightStor,定位直指中高端市场,也具有不错的性能。 选购备份软件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选择合适的产品,理想的网络备份软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网站浏览器支持是指能否够通过WEB(就是WWW,俗称互联网)手段对NAS产品进行管理,以及管理时使用的浏览器类型。 绝大部分的NAS产品都支持WEB管理,这样的好处是管理方便,用户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上网就可以轻松的管理NAS设备。 目前NAS产品支持的常用浏览器有微软的IE(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以及网景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实际上包括两部分:网络的安全和主机系统的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通过设置防火墙来实现,也可以考虑在路由器上设置一些数据包过滤的方法防止来自Internet上的黑客的攻击。 至于系统的安全则需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来修改相关的系统文件,合理设置用户权限和文件属性。 NAS产品的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 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 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 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NAS是英文“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缩写, 中文意思是“网络附加存储”。 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 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或者“网络磁盘阵列”。 从结构上讲,NAS是功能单一的精简型电脑,因此在架构上不像个人电脑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 结构图如下: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它是基于LAN(局域网)的,按照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的I/O(输入/输出)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 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 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 Linux)和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格式等等。 典型的NAS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存储网络(SAN):SAN 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 其中的服务器用作 SAN 的接入点。 在有些配置中,SAN 也与网络相连。 SAN 中将特殊交换机当作连接设备。 它们看起来很像常规的以太网络交换机,是 SAN 中的连通点。 SAN 使得在各自网络上实现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并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 SAN英文全称: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储区域网络。 它是一种通过光纤集线器、光纤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 SAN由三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 这三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 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 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 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存储

什么是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它通过网络使用企业中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了虚拟存储设备,数据分布存储在企业的各个角落。

分布式存储系统,可在多个独立设备上分发数据。 传统的网络存储系统使用集中存储服务器来存储所有数据。 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点,无法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求。 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使用多个存储服务器共享存储负载,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访问效率,而且易于扩展。

分布式存储实施方案

分布式存储实施方案范文如下:

1、分布式存储系统架构

云和AI时代,数据迎来海量增长。 高速5G通信、高清8K视频、自动驾驶和大数据分析等越来越多的新兴应用正逐步推高对数据存储的需求。 企业不断扩展业务边界,整合云场景存储资源,以更低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更灵活的弹性部署应对非结构化数据快速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布式存储架构成为了首选。

各存储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分布式存储产品,通过存储系统软件将每个硬件节点的本地存储资源组织起来,按需为上层应用提供文件存储、对象存储、大数据存储和块存储服务。 实现海量数据储存更经济、多样性数据使用更高效、在线业务承载更可靠。

2、云环境下分布式存储的应用场景

用户访问层是基于云存储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入口,授权用户可以通过标准的公共应用接口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产品服务商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

数据服务层是利用云存储资源进行应用开发的关键部分,云存储平台通过数据服务层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协议和编程接口,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 不同的云存储运营机构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数据管理层是云存储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最复杂的部分。 数据管理层采用集群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多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对外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的服务,同时还负责数据加密、备份、容灾以及必要的计费等任务。

数据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由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组成。 数据存储层实现海量数据的统一管理、存储设备管理、状态监控等。 存储层位于云存储的最下层,它是云存储中最基础的部分。 存储设备的选择多种多样各种存储设备都可以用来构建这一层。

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通常数量众多且分布在多个不同位置,彼此之间通过互联网或者光纤通道等把各种网络连接在一起。 分布在存储设备之上的是一个统一的存储硬件设备管理系统,通过这一层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3、为云平台底座提供基础存储资源

云环境下,分布式存储系统能够实现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单独横向扩展,计算资源不足时直接扩容计算节点,存储空间不足时只需扩容存储节点,极大地节省硬件资源降低成本。

对于云平台中部署的轻量级企业关键应用程序,可选用中等性能的磁盘类型,满足性能要求不高但是要求具有丰富的企业级特性场景,例如普通数据库、应用VM、中间件VM等数据存储需求。 通过云硬盘的形式挂载给虚拟机或裸金属服务器使用,满足企业用户应用数据的存储需求。

分布式存储的考虑因素

1、一致性

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使用多台服务器共同存储数据,而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加,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在有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然可用。 一般做法是把一个数据分成多份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中。 但是由于故障和并行存储等情况的存在,同一个数据的多个副本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这里称保证多个副本的数据完全一致的性质为一致性。

2、可用性

分布式存储系统需要多台服务器同时工作。 当服务器数量增多时,其中的一些服务器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希望这样的情况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系统中的一部分节点出现故障之后,系统的整体不影响客服端的读/写请求称为可用性。

3、分区容错性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多台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连接。 但是我们无法保证网络是一直通畅的,分布式系统需要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来处理网络故障带来的问题。 一个令人满意的情况是,当一个网络因为故障而分解为多个部分的时候,分布式存储系统仍然能够工作。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