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准 (实现精准滴灌)

实现精准:滴灌技术的革命与应用 实现精准

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动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此背景下,滴灌技术作为一种精准农业的代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实现精准滴灌不仅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还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实现精准滴灌,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一、精准滴灌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精准滴灌技术是一种局部灌溉方法,通过管道系统将水流以点滴的方式缓慢地输送到作物根部。
其原理是利用微灌技术,将水和养分直接输送到土壤,满足作物生长所需。
精准滴灌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节水效果显著:滴灌技术避免了传统灌溉方式下的水分浪费,如蒸发、渗透等损失。
2. 精准控制:通过精确测量和控制水流、养分等参数,实现按需供给,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3. 提高产量:滴灌技术可使作物根系发育良好,提高抗旱能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 灵活多样:滴灌系统可根据不同地形、作物和土壤条件进行灵活设计,适应性强。

二、实现精准滴灌的步骤与方法

1. 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质地、含水量、养分状况等基本信息,为滴灌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 作物需求分析: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品种特性等,确定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3. 滴灌系统设计: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滴灌系统,包括水源、管道、滴头等。
4. 安装与调试: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滴灌系统,并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5. 监控与管理:实时监控滴灌过程,调整系统参数,确保水分和养分的精准供给。

三、精准滴灌技术的优势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精准滴灌技术能精确控制水量,避免水分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节约劳动力成本:滴灌系统可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劳动成本。
3.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通过精准调控水分和养分,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应对气候变化:滴灌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有效应对干旱、高温等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5. 环保可持续:精准滴灌技术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精准滴灌技术的挑战与对策

1. 初期投资较高:滴灌系统需要一定的初期投入,包括设备购置、安装等费用。可通过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等方式降低农民的经济压力。
2. 技术推广难度: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有限,需要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提高农民对精准滴灌技术的认识。
3. 维护保养问题:滴灌系统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可建立专业的维护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4. 气候变化适应性:虽然滴灌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但仍需关注气候变化对系统的影响,不断完善和调整系统参数。

五、结语

实现精准滴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尽管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政策扶持、农民培训等措施,精准滴灌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滴灌技术是什么原理?

1. 滴灌技术利用专用的灌水器,如滴头或滴灌带,使水流以水滴形式进入作物根区湿润土壤,实现精准灌溉。 2. 滴灌技术要求高水平的灌溉系统管理,以确保均匀灌溉,发挥其潜力。 3. 即使使用了滴灌技术,如果不科学管理,可能会浪费资源、增加成本和风险。 4. 大多数用户对滴灌技术的使用不当,导致灌溉不均匀,无法解决水资源限制问题。 5. 正常运行的灌溉系统需要毛管(滴灌带)进水口压力不低于8米水头(0.08Mpa),以确保均匀灌溉,促进作物生长。 6. 市场上滴灌带质量达标产品比例下降,厂商应提供合格产品,遵守商业道德。 7. 使用滴灌带时,要注意管道和滴头容易堵塞,需要安装过滤器;不适合在结冻期灌溉或追施粪肥;投资较高,要考虑作物经济效益。 8. 铺设滴灌带时要压紧地膜,避免产生空间,防止水滴聚焦灼伤滴灌带。 9. 播种前要平整土地,减少土块、石块和杂草对地膜的托起,避免水汽积灼伤滴灌带。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滴灌技术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

扩展资料:

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仍在3%以上。 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 这个压力和挑战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而且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贫困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111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1.67万个。 按照这些县和村前几年每年贫困发生率下降3至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较多、公共服务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来形容,脱贫难度更大。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51%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内道路、入户路、环境卫生设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等难题,贫困村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 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 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普法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这句话的理解

普法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理解如下:

普法要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这句话的意思是,普法工作应该从广泛普及法律知识的方式转变为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大水漫灌是一种普及法律知识的方式,即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知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覆盖大量的人群,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而精准滴灌则是一种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普及法律知识的方式,即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普法方式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普法效果,但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意味着普法工作应该从简单的普及法律知识转变为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普及方式。

普法工作的转变方式:

1、转变普法理念:从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普法理念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普法理念。 这种转变意味着普法工作应该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根据用户的需求和问题来提供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服务。

2、创新普法方式:传统的普法方式通常采取简单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而现代的普法方式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例如,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普法,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兴趣。

3、强化互动和参与:传统的普法工作通常是单向的,而现代的普法工作则更加注重互动和参与。 例如,可以通过在线论坛、问答社区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4、个性化和精准化:传统的普法工作通常是“一刀切”的方式,而现代的普法工作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精准化。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普法对象进行分类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并提供个性化的普法服务和内容。

5、综合性和跨界合作:传统的普法工作通常是单一的法律领域或部门的任务,而现代的普法工作则更加注重综合性和跨界合作。 例如,可以通过联合多个部门、机构和专家共同开展普法工作,这些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和服务,提高普法效果和质量。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