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与价值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plc dcs与ipc技术正在趋于融合)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与价值 —— PLC、DCS与IPC技术的融合趋势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plc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自动化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新。
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以及工业个人电脑(IPC)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本文将探讨这三种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与价值,以及它们之间融合的趋势。

二、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与价值

1. PLC技术概述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之一。
PLC系统采用数字或模拟输入信号,控制工业过程的操作,实现自动化控制。
其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和高可靠性使其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理想选择。

2. PLC技术的应用场景

PLC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水处理等各个工业领域。
从简单的单机控制到复杂的生产线控制,PLC都能发挥出色的作用。
例如,在生产线中,PLC可以监控生产线的运行状态,自动调整生产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DCS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与价值

1. DCS系统简介

DCS,即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高度可靠、实时响应的控制系统。
它采用网络技术将多个控制节点连接起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DCS系统适用于大型工业设施,如炼油厂、化工厂等。

2. DCS系统的应用特点与价值

DCS系统的应用特点在于其模块化设计和灵活的网络结构。
这使得DCS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工业环境的复杂性,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
DCS系统还能够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功能,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
因此,DCS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四、IP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作用

1. IPC技术概述

IPC,即工业个人电脑,是一种基于工业环境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
由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稳定的性能,IP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2. IPC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价值

IPC技术主要用于工业大数据处理、工业自动化软件的运行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
通过连接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生产设备,IPC技术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IPC技术还能够处理大量的工业数据,为生产优化和决策支持提供有力依据。
因此,IPC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过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五、PLC、DCS与IPC技术的融合趋势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PLC、DCS与IPC技术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三种技术之间的融合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生产控制、更高效的数据处理以及更灵活的系统配置。
例如,通过PLC与DCS的集成,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集中监控和分散控制。
而IPC技术则可以为这种集成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人机交互界面。
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三种技术的融合还将推动工业大数据的应用,为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六、结论

PLC、DCS和IP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三种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推动工业自动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PLC、DCS与IPC技术的融合将为工业领域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什么是PAC,PLC,DCS

PACPAC的概念是由ARC咨询集团的高级研究员Craig Resnick提出的,在谈到创造这个新名词的意义时,他认为,“PLC在市场相当活跃,而且发展良好,具很强的生命力。 然而,PLC也正在许多方面不断改变,不断增加其魅力。 自动化供应商正不断致力于PLC的开发,以迎合市场与用户需求。 功能的增强促使新一代系统浮出水面。 PAC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具多领域功能、通用的开放平台以及高性能。 ARC创造了这个词,以帮助用户定义应用需要,帮助制造商在谈到其产品时能更清晰。 ”PAC的概念定义为:控制引擎的集中,涵盖PLC用户的多种需要,以及制造业厂商对信息的需求。 PAC包括PLC的主要功能和扩大的控制能力,以及PC-based控制中基于对象的、开放数据格式和网络连接等功能。 PAC基本要求:◆多域功能(逻辑、运动、驱动和过程)——这个概念支持多种I/O类型。 逻辑、运动和其他功能的集成是不断增长的复杂控制方法的要求◆单一的多学科开发平台——单一的开发环境必须能支持各种I/O和控制方案◆用于设计贯穿多个机器或处理单元的应用程序的软件工具——这个软件工具必须能适应分布式操作◆一组de facto网络和语言标准——这个技术必须利用高投入技术◆开放式、模块化体系结构——设计和技术标准与规范必须是在实现中开放的、模块化的和可结合的PLC 1、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 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的特点2.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 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 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 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 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 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 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 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 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 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 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 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 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2.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 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 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 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 PLC的应用领域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3.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 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3.2模拟量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 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 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3.3运动控制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 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 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 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 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 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 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 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 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5数据处理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 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3.6通信及联网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 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 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4. PLC的国内外状况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是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的。 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 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 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 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 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 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 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 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 从控制规模上来说,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从控制能力上来说,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用于压力、温度、转速、位移等各式各样的控制场合;从产品的配套能力来说,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钢铁、汽车、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的引进、应用、研制、生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 最初是在引进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 接下来在各种企业的生产设备及产品中不断扩大了PLC的应用。 目前,我国自己已可以生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 上海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CF系列、杭州机床电器厂生产的DKK及D系列、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生产的S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YZ系列等多种产品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工业产品中获得了应用。 此外,无锡华光公司、上海乡岛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著名的PLC生产厂家。 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PLC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5. PLC未来展望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 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CSDCS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 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 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 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 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 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 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 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 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 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 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 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 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辑。 现场总线技术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十分迅猛,以至于有些人已做出预测: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将取代DCS成为控制系统的主角。

工业控制系统DCS还有前景吗

DCS发展至今已相当成熟和实用,毫无疑问,它仍是当前工业自动化系统应用及选型的主流,不会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而立即退出现场过程控制的舞台。 参考《中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未来DCS将沿着以下趋势继续向前发展:(1)向综合方向发展:标准化数据通信链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将各种单(多)回路调节器、PLC、工业PC、NC等工控设备构成大系统,以满足工厂自动化要求,并适应开放式的大趋势。 (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据库系统、推理机能等的发展,尤其是知识库系统(KBS)和专家系统(ES)的应用,如自学习控制、远距离诊断、自寻优等,人工智能会在DCS各级实现。 与FF现场总线类似,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设备如智能I/O、PID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人机接口、PLC相继出现。 (3)DCS工业PC化:由IPC组成DCS已成为一大趋势,PC作为DCS的操作站或节点机已很普遍,PC-PLC、PC-STD、PC-NC等就是PC-DCS先驱,IPC成为DCS的硬件平台。 (4)DCS专业化:DCS为更适合各相应领域的应用,就要进一步了解相应专业的工艺和应用要求,以逐步形成如核电DCS,变电站DCS、玻璃DCS、水泥DCS等。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关键性行业的关键任务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工控机,而以I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正在成为主流,本土工控机厂商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电力、冶金、石化、环保、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从数字家庭用的机顶盒、数字电视,到银行柜员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加油站管理、制造业生产线控制,金融、政府、国防等行业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对工控机的需求很大,工控机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趋势分析:1、DCS(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并将最终取代传统的DCS,但Fcs发展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 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当前工控机仍以大系统、分散对象、连续生产过程(如:冶金、石化、电力)为主,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的分散型控制系统仍在发展。 由于开放结构和集成技术的发展,促使大型分散型控制系统销售增加。 1)向综合方向发展:由于标准化数据通信线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将各种单(多)回路调节器、PLC、工业比、NC等工控设备构成大系统,以满足工厂自动化要求,并适应开放化的大趋势。 2)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数据库系统、推理机能等的发展,尤其是知识库系统(KBS)和专家系统(ES)的应用,如自学习控制、远距离诊断和自寻优等,人工智能会在DCS各级实现。 和FF现场总线类似,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设备,如智能I/O智能PID控制、智能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智能人接口及可编程调节器相继出现。 3)工业PC化:由于巩组成此S成为一大趋势,PC作为DCS的操作站或节点机已经很普遍—PLC、PC—S,19、Pc—Nc等就是Pc—Dcs先驱。 4)专业化:DCS为更适合各相应领域的应用,就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专业的工艺和应用要求,以逐步形成如核电站此S,变电钻DGS、玻璃DCS及水泥DCS等。 2、数控装置的发展趋势80年代以来,为适应FMC、FMS、CAM、CIMS的发展需要,数控装置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了柔性,功能和效率。 1)PC化: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PC硬件结构做得更小,CPU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存储容量很大。 PC机大批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不断提高。 PC机的开放性,Windows的应用,更多的技术人员的应用和软件开发,使PC机的软件极为丰富。 PC机功能已经很强,CAD/CAM的软件已大量由小型机,工作站向PC机移植,三维图形显示工艺数据已经在PC机上建立。 因此,PC机已成为开发CNC系统的重要资源与途径。 2)交流伺服化:交流伺服系统恒功率范围已做到1:4,速度范围可达到1:1000,基本与直流伺服相当。 交流伺服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应用越来越广泛。 3)高功能的数控系统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为适应FMS、CIMS、无人工厂的要求,发展与机器人、自动化小车、自动诊断跟踪监视系统等的相互联合,发展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已成为国际上数控系统的方向。 4)方便使用:改善人机接口,简化编程、操作面板使用符号键,尽量采用对话方式等,以方便用户使用。 5)柔性化和系统化:数控系统均采用模块结构,其功能覆盖面大,从三轴两联动的机床到多达24轴以上的柔性加工单元。 6)高精度:提高加工精度,高分1辨率旋转编码器必不可少。 为在超精密加工领域能实现0.O01um的精度,必须开发超高分辨率的编码器,O.0001um最小设定单位的NC装置。 为在加工中即使负荷变动伺服系统的特性也保持不变,还需采用控制和鲁棒(Robust)控制。 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中,用高速微处理器,采用基于现代控制论前馈控制、二自由度控制、学习控制等。 其数字控制系统的跟踪误差不超过2um。 7)机械智能化:它在NC领域内是一种新技术,所谓机械智能化功能,是指机械自身可补偿温度、机械负荷等引起的机械变形的功能。 这就需要检测主轴负荷、主轴及机座变形的传感器和处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电路。 8)诊断维修智能化: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是NC的重要技术。 基于AI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已存在,现今主要是建立用于诊断故障的数据库。 把NC装置通过internet和Internet与中央计算机相连接,使其具有远距离诊断的功能。 进一步的发展是预维修系统,即在故障将要发生前把将要发生故障的部件更换下来的系统,它需要通过智能传感器、高速PMC及大型数据库来实现。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