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案例分析与探讨 (实际案例分析验证合格教师标准是什么)

探讨实际案例中的合格教师标准 实际案例分析验证合格教师标准是什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于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
如何评判一个教师是否合格,是否达到了社会的期望,成为了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验证合格教师的标准。

二、合格教师的内涵

合格教师是指具备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师。
合格教师的内涵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

三、实际案例分析

为了深入理解合格教师的标准,我们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探究。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的介绍和分析。

案例:李老师是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年。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李老师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析:从李老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1. 教育理念先进:李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专业知识扎实:李老师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3. 教育教学能力强:李老师具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4. 职业道德高尚:李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善于与学生沟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李老师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四、合格教师的标准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合格教师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理念:合格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专业知识:合格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 教育教学能力:合格教师应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4. 职业道德:合格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五、验证合格教师的标准

为了验证合格教师的标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 教师的教学成绩:通过考察教师的教学成绩,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
2. 教师的教育理念:通过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可以判断教师是否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
3. 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了解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4. 教师的职业道德表现:通过观察教师的日常行为和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了解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六、结论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得出合格教师的标准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为了验证这些标准,我们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成绩、教育理念、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教师,才能被称为合格的教师。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


提升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案例分析式”园本教研

一、背景分析

二、 研讨目标

我们为本次提升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研讨活动制定了以下目标:

1. 帮助教师了解家园沟通能力的组成结构,并通过家园沟通能力测评表了解自己在家园沟通能力结构中的短板和长处。

2. 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学习优秀教师在成功的家园沟通案例中的做法。

3.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帮助失败的家园沟通案例制定后续的行动方案。

4. 帮助教师重新认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切实提升教师家园沟通专业能力。

三、实施过程

1.第一部曲:测评对照,了解自我,引发思考

家园沟通能力是一个抽象的存在,这项能力的强弱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判定?我觉得应该让老师们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于是,在研讨的开场环节,我让参研教师填写了一份家园沟通能力测评表。 这份测评表包含3个一级测评要素,分别为专业知识、沟通技能、沟通 情感 ,下含10个二级测评要素,分别为专业知识、词语表达、交互管理、互动反馈、倾听、同理心、主动、责任心、自信、认同度,每个要素分为不足、合格、良好、优秀4个等级,让老师们对照不同等级的文字描述给自己测评和打分。

分析

这样的测评让教师明白了家园沟通能力结构,在对照标准的过程中,老师们能很快找到自己擅长和欠缺的一面,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现有的水平,明确了自己应该发展的方向。 但也有部分教师选择的都是良好和优秀的选项,她们觉得自己的家园沟通能力已经很不错了,或者是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但又不愿意承认?但不管怎样,老师们在填测评表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所处的家园沟通能力等级有一个分辨对照的过程,从而引发一些思考。

2.第二部曲:案例分析,学人之长,寻找问题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两位教师分享了两个家园沟通比较成功的案例,其中案例2还有照片和教师与家长的微信聊天截图,能比较好地再现家园沟通的过程。

案例分享之后,我让老师们分组对照刚才的家园沟通能力测评表,对两个案例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 分析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了发言。 我把老师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上面两个案例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三个原因: 1.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 案例1中的老师为了能正确地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在园情况,还煞费苦心地去咨询了专业人士,之后为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还巧妙地和全班孩子进行了约定。 在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位老师都把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工作愿意付出额外的劳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 2.教师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这可以从案例1中老师向小A妈妈的建议和案例2中老师为家长设计提问看出,教师非常清楚孩子的年龄特点,并有专业的教学策略。 3.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 案例1中老师初次向小A妈妈反映小A情况时家长是不承认的,因为家长面对的是自家孩子,她没有对比的参照物,此时如果老师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老师改用请妈妈平时多注意与孩子进行眼神的交流,意在让妈妈自己去发现孩子的问题。 这样的处理意味着老师处理日常对话的管理能力,也就是家园沟通测评表沟通技能板块中的“交互管理”能力非常强,她的退一步保证了沟通过程的流畅和有效。 案例2中的老师用让孩子把香味带回家、向家长介绍活动、为家长设计提问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应该是家长非常乐意接受的,由此可以看出老师非常有实践智慧,这种能力便是家园沟通技能中的“建设反馈”能力。

根据研讨结果,我让两位分享案例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责任心、专业知识、交互管理、建设反馈”的文字,因为我认为教研活动必须要调动教师多感官参与,才能真正拨动每个人的内心从而达到理解和记住的效果。

接下来,我用PPT呈现了一个失败的家园沟通案例,引导教师寻找案例中老师失败的原因。

案例3:开学后几天,我们班的小B在午睡起床后吐了,我连忙打电话给她妈妈反映此事并要求家长早点来接回孩子。 小B妈妈在电话那头问“小B今天中午吃了什么?怎么会吐啊?”当时我因为带的是下午班,所以并不知晓孩子中午吃什么,因为中餐是早班教师负责管理的,便随口问了班里的阿姨,阿姨告诉我答案后我就在电话里转告小B的妈妈。 过了不久,小B妈妈来幼儿园接孩子了,脸上明显有了不悦。 当天晚上,便有家长告诉我,小B妈妈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幼儿园老师太不负责任了,连孩子中午吃什么都不知道。 之后,我总觉得小B妈妈和我之间好像有隔阂。

分析

自我测评之后,老师们对测评表中的项目和等级指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也有老师对家园沟通能力的高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在家园沟通这件事上还是做得不错的。 通过剖析成功案例,老师们对家园沟通能力的构成和蕴含的学问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高质量的家园沟通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沟通技能、沟通 情感 协同作战,也是值得学习和探讨的。 不知不觉中,老师们参与研讨的兴趣增强了,专注程度更高了。 案例中两位老师表现出的实践智慧让参研教师非常叹服,纷纷表示她们俩的做法在以后的家园沟通实践中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而对失败案例的分析又进一步让教师明确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家园沟通过程中教师沟通 情感 的带入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和作用.

3.第三部曲:迁移运用,改进方法,对话表演

最后,我让两位教师分别扮演教师和家长表演了家园电话联系的对话过程,让教师感受家园沟通中教师使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气语调的重要性,并就此展开评价,并探寻更适宜的表达方式。

分析:

有效的教研活动,要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还要能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研究的是“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层层递进的教研过程,形成了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教师解决家园沟通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而最后为家园沟通失败案例设计后续的行动方案并表演家园沟通对话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安排的。 大家群策群力,设想了种种策略,并表演了与小B妈妈的对话。 相信通过这样的教研,教师能不断反思和更新自己的认知,并把认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获得能力的提升。

四、对提升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案例分析式”园本教研的反思

1.基于问题的教研才是真教研。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的问题是提升教师的家园沟通能力。 这次疫情使全世界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幼儿园而言,最显著的变化便是面对面家园沟通的机会少了,家园合作似乎有了一些障碍,所以对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而教师在线上进行家园沟通时呈现出来的问题是急需要专业引领和研讨解决的。 我想,立足于实际的园本教研,不是追求高起点和盲目创新,而是要脚踏实地解决幼儿园存在的实际问题,真正为改善实践服务。 这样的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才会有针对性,教师才会在教研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2.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有效的教研方式应便于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参与活动,应能引发教师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 本次教研设计的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最先的自我测评,非常自然地把教师带入到了研讨的主题中,帮助教师形成了家园沟通能力结构的初步认知,之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都来自于教师的工作实践,而且能体现教师家园沟通能力的方方面面,与测评表中的测评要素一一对应,通过案例分析,引发了教师对家园沟通能力更深层次的思考。 而最后的设计后续行动方案和对沟通对话的表演便是对研讨经验的迁移应用。 三个环节安排了不同的任务,教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被“卷入”教研活动中,所以全程都在动手、动脑、动口,真正参与到了教研活动中。 可以这么说,本次教研的组织方式是非常适宜和有意思的。 我作为园本研修的组织者,一定要研究教师,针对问题选择合适的教研方式,才能保证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开展有效的研讨而真正受益。

3.让后续的实践和思考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陈红红. 教研现场三部曲——关于“环保创意美工”教研方案设计与思考. 园本研修这样做

求教师培训的案例及分析

一、前六例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后十四例问题与解答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依据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汇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该市教育局的规定对于基础教育办学进一步规范化、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防止教育目的的异化有重要意义。 就是说,这个规定能够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的途径之一,顺应教育的大趋向,若能准确定位、合理组织,则对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有益。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奥赛而“疯狂”,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各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极端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不知其他,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全发展不利,也有悖于我们的教育目的,应予以引导或纠正。 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准确说应叫后进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其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 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 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卫道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平静的语气,着力写出了黑格尔“这个人”,以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评语是沟通老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桥梁,写评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得简洁易懂。 2、写出“这个人”。 3、写出“这个人”的“新起点”。 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更好地认识自我,把握好自己未来的发展。 充分体现评语的“教育性”。

教师职业理念案例分析 [教师职业理念]

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第一节素质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第三节教师观) 第一节教育观 知识灌输,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倾向于死记硬背,学生负担重。 ) 教育评价(素质教育:以综合素质提高、素质教育观念: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师生观。 ) (2)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加大教育督导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1.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提高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各项规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什么?((1)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民族素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教育观(素质教育: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 2.承认发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 3.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强调发展的主体性。 4.注重潜能开发。 应试教育:1.只重视少数学生,只教授应对考试的知识,强调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唯一性,忽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造成学生片面畸形的发展。 2.把教育视为社会分层和选拔的工具,教育的选拔功能为终极目标,人的发展仅仅是适应选拔的手段。 3.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进而简化为简便易行的“纸笔测验”,事事分等,整齐排序,竞争本位。 ) 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教育的发展功能视为终极目标,把“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手段,把发展放在首位。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应该教育:应试、升学,教育的选拔功能为终极目标) 教育内容(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以完整的素质结构为核心设置课程,组织各项教育活动,是全面的教育;应试教育:以应试、升学为目标设置、安排教学内容,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 ) 教育方法(素质教育: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在学习中培养能力;应试教育:无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 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全面、合理、科学的评价教育质量。 应该教育:仅仅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目标。 ) 5,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创新教育的定义和特征分别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是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 特征是:(1).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 (2).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6,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教育要面向全体;(2)教育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5)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7、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素质教育作为实现学生全面 发展的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种主要思想,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8、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1)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它不仅是学校办学水平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而且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能否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教学,从本质上说,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求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最优化的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核心是重视课堂教学的速度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求我们要向每一分钟要质量,要向每一分钟要效率,要向每一个学生要质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如何发展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的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最优化程度。 (2)实施素质教育的辅助途径 相对于教学之外的其它教育途径,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9、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是什么?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树立 度;三、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四、加强各级政府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3)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一、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二、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三、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10、关于素质教育的七个错误观点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这种说法错误, 有些人认为既然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么素质教育就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发展,素质教育就不要尖子生了,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 素质教育一方面使每个学生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性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好、什么都学 此观点是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发展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决定了学生一方面必须学会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者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这是对“是学生生动、主动、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是通过刻苦努力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要学生通过刻苦学习真正体会努力与成功的关系。 (4)素质教育就是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学生的主动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 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 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这是素质教育形式化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这是对考试的误解。 考试包括百分制本身没有错,错在应试教育将其看做学习目的。 (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错误。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升学率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真正的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的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练习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积极性明显高涨,学习 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 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 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 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 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赵峰是班里的数学科代表,不仅数学成绩好,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名列前茅。 可是,他上课时发言积极,课余时间却不愿意与同学主动交流,也不喜欢参加班级活动,显得有些冷漠。 每当有同学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先强调一下:“连这样的题你都不会做?„„那好吧,就由我来教教你吧„„” 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疏远了他,他的成就感只能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获得。 虽然老师明知同学们都不喜欢赵峰,却视而不见。 在学期 评语 中,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学习成绩赞赏有加,对他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只字不提。 数学老师也认为他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问题: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材料中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 如果你是赵峰的老师,你会如何做?(14分) 【答案要点】(1)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符合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学生观”。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