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执行运动指令,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无阻 (精确执行运动名词解释)

精确执行运动指令,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无阻——探究精确执行运动的重要性及其在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无阻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生产流程的顺畅无阻是保证企业高效运作的关键。
精确执行运动指令作为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精确执行运动的基本含义,分析其重要性,并探讨其在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二、精确执行运动的基本含义

精确执行运动,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项运动指令进行精准、无误地执行,确保设备、机械等按照预定的参数和要求进行运作。
精确执行运动涵盖了运动控制、定位精度、反应速度等多个方面,是保障生产流程顺畅无阻的关键环节。

三、精确执行运动的重要性

1. 提高生产效率:精确执行运动指令可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减少等待时间和无效操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精确执行运动指令,可以确保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而保证产品质量。
3. 降低成本:精确执行运动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和不良品率,降低返工和报废率,从而降低成本。
4.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精确执行运动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提升企业竞争力:精确执行运动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精确执行运动在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1. 自动化生产线: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精确执行运动指令是实现设备自动、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实现对生产线上各项运动的精准控制。
2. 数控机床: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精确执行运动指令对于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精确的伺服系统和数控系统,实现对机床运动的精准控制。
3.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任务,精确执行运动指令是保障机器人稳定运行和完成作业的关键。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和算法,实现对机器人的精准控制。
4. 物流和仓储:在物流和仓储领域,精确执行运动指令对于实现货物的高效、准确搬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自动叉车、堆垛机等设备需要精确执行运动指令来完成货物的搬运和存储任务。

五、如何实现精确执行运动

1. 选用高质量的运动控制设备和传感器:选用高质量的运动控制设备和传感器是实现精确执行运动的基础。
2. 优化控制系统和算法:通过优化控制系统和算法,提高运动控制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3. 加强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培训专业操作人员: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六、结论

精确执行运动指令对于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无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用高质量的设备、优化控制系统和算法、加强维护和保养以及培训专业操作人员等措施,可以实现精确执行运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精确执行运动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MES和ERP有什么区别?

“ ERP——业务计划系统——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MES——制造执行系统——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

制造企业面临着紧迫的竞争压力,利润越来越少,交货时间越来越紧迫,生产周期缩短,同时产品变得更复杂。大部分企业已经在使用ERP系统,他们就会认为:“我已经使用了ERP,为什么还需要MES(制造执行系统)?”

我们想说:ERP只知道“为什么”,但MES知道“怎么做”!

事实上,所有行业的制造企业都需要在一个整合的ERP系统下管理业务流程信息。 在这些系统当中,有许多领域需要被特别关注:销售、财务、购买/采购、仓储、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和生产计划等等。

在许多制造公司中,生产价值链中的主要成本未能被详细并透明的反映出来。 更重要的是,许多通常在ERP系统、电子表单来维护的生产领域的目标数据,全都是在假设或者过去的经验中估计出来的。

上层的管理(ERP系统,APS系统,电子表单等等)与下层车间环境之间产生鸿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贸易类企业名词解释

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国民经济部门。

贸易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国民经济部门,是商品流转的主要渠道,所以其销售量(额)占社会全部商品销售量(额)较大份额。 贸易企业,是主要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企业,包括各种个体或私营商业企业、合伙制商业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是贸易或商业活动的主体。

商品消费的普及和增长主要应通过流通领域中贸易的增加最终实现。 贸易企业的布局体现了分散化的必然趋势,它与生产过程形成鲜明的反差。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区位是相对集中的,形成生产企业旆局中的集聚现象。 因为工业生产对投资环境、基础设施要求十分严格。 各个地区在上述两个因素上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强化了生产者对工厂区位的选择倾向。 而产品生产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往往依产业性质和技术特点集中在一个相当狭小的空间范围。 如高技术产业一般分布在智力开发中心的周围,冶金企业多设在交通便利或附近有企业所必需的采矿点的地区。 所以,生产企业的布局尤其是同一行业布局鲜明地体现了集中化原则。

在商品流通领域,贸易企业的布局体现了与生产企业完全不同的变动趋向,即企业布局的分散化,它是消费者商品需求及其变化的必然反映。 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特点,是在购买需求的层次选择越来越鲜明的同时,消费出现普遍性趋势。 一方面,这一趋势使已有的商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提高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频率,消费需求的实现要求就近增设网点。

另一方面,这一趋势使得新的商品消费不断地增加,把地域更加广阔的消费者和消费项目纳入商品交换,从而要求提供相应的购买便利。 企业通过实现这些消费,可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也可避免同行竞争的威胁,贸易部门客观上应在更加广阔的地域分布商贸网点,这就必然使贸易企业呈现分散化特色。

高一政治企业的含义是什么?

公司设立是指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 公司设立不同于公司的设立登记,后者仅是公司设立行为的最后阶段;公司设立也不同于公司成立,后者不是一种法律行为,而是设立人取得公司法人资格的一种事实状态或设立人设立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 所以,公司设立的实质是一种法律行为,属于法律行为中的多方法律行为,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行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 希望可以帮到您!

公司制企业的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管理,工商管理通常也指工商企业的管理。 企业管理 (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要知道企业管理必须从管理定义开始:

管理定义

管理一词还有许多定义,这些定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也仅仅反映了管理性质的某个侧面。 为了对管理进行比较广泛的研究,而不局限于某个侧面,我们采用下面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

第一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 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

所谓职能是指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 每个管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职能的一个或几个。

1)计划职能包括对将来趋势的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建立目标,然后要制订各种方案、政策以及达到目标的具体步骤,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企业的长期发展计划、以及各种作业计划都是计划的典型例子。

2)组织职能一方面是指为了实施计划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该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能否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是指为了实现计划目标进行的组织过程。 比如,要根据某些原则进行分工与协作,要有适当的授权,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等等。 组织对完成计划任务具有保证作用。

3)控制职能是与计划职能紧密相关的,它包括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检查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既定的标准;若工作发生偏差要及时发出信号,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纠正偏差或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 用发射的导弹飞行过程来解释控制职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导弹在瞄准飞机发射之后,由于飞机在不断运动,导弹的飞行方向与这个目标将出现偏差,这时导弹中的制导系统就会根据飞机尾部喷气口所发出的热源来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直到击中目标。

4)激励职能和领导职能主要涉及的是组织活动中人的问题: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要对人进行指导、训练和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解决下级之间的各种矛盾;要保证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无阻等等。

第二层含义

管理定义中的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 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 一个组织要有成效,必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与和谐;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均衡地达到多元的组织目标。 一个以汽车为其主要产品并且管理良好的企业,它在人力、设备、厂房和资金方面都有一个适当的比例,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以至每个人什么时间做什么,何时完成,送到什么地点,都将有严格的规定,这样才能保证用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汽车。 这就如同一支配合良好的乐队,尽管大家各奏各的音调,配合起来则是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第三层含义

管理定义中的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 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企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 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 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企业管理的演变

企业管理的演变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必经的过程,通常演变由三个阶段构成,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

不同阶段的详细介绍

经验管理阶段: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之内,所以企业管理靠人治就能够实现。 所以在经验管理阶段,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所以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式是以外激为主,激励方式是胡罗卜加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

科学管理阶段:企业规模比较大,靠人治则鞭长莫及,所以要把人治变为法治,但是对人性的认识还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靠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 其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还是外部的,通过惩罚与奖励来是员工工作,员工因为期望得到奖赏或害怕惩罚而工作,员工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挥下行动, 管理的内容是管理员工的行为。

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的边界模糊,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上。 这时企业要建立效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文化管理阶段时并不是没有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实现文化管理的基础,经验仍然是必要的,文化如同软件,制度如同硬件,二者是互补的。 只是由于到了知识经济时期,人更加重视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所以,对人性的尊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贡献者:1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2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 3韦伯--组织管理之父 4梅奥--人际关系理论之父

企业管理的构成

企业管理可以划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营销管理等。 通常的公司会按照这些专门的业务分支设置职能部门。

在企业系统的管理上,又可分为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企业结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系统的管理。 美国管理界在借鉴日本企业经营经验的基础上,最后由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展出了企业组织七要素,又称麦肯锡7S模型,七要素中,战略(Strategy)、制度(Systems)、结构(Structure)被看作“硬件”,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被看作“软件”,而以共同价值观为中心。 何道谊将企业系统分为战略、模式、流程、标准、价值观、文化、结构、制度十大软系统和人、财、物、技术、信息五大硬系统。 企业的管理除了对职能业务部门进行管理外,还需要对这些企业系统要素进行管理。

国际企业名词解释

公司制企业是由法定人数以上的投资者或股东出资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一、公司制企业的优点:

1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2有限债务责任:公司债务是法人的债务,不是所有者的债务。 所有者的债务责任以其出资额为限。

3所有权的流动性强。

4资本市场的优越地位。

二、公司制企业的缺点:

1双重课税: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其利润需交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利润分配给股东后,股东还需交纳个人所得税。

2组建公司的成本高:公司法对于建立公司的要求比建立独资或合伙企业高,并且需要提交各种报告。

3存在代理问题:经营者和所有者分开以后,经营者称为代理人,所有者称为委托人,代理人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委托人利益。

合伙企业名词解释是什么

国有企业的解释

指我国的 社会 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 是 国家 占有并 控制 全部或大部分财产的企业。 原来同国家 直接 经营 管理,称为国营企业。 在经济体制 改革 中,所有权和经营权 开始 分离,国家 原则 上不 参与 直接经营,改称为国有企业。 简称国企。

词语分解

国有的解释为国家政府所拥有国有化土地国有铁路国有国有企业详细解释国家所有。 如:铁路收归国有。 企业的解释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工矿企业详细解释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如工厂、矿山、铁路、贸易公司等。 茅盾《子夜》三:“我们这银行倘使开办起来, 一定 要把大部分的资本来经营几项

企业文化名词解释

什么是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也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

合伙企业一般无法人资格,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 类型有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其中普通合伙企业又包含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合伙企业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

合伙企业申请条件

1、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合伙企业办理流程

1、申请人到登记机关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涉及前置审批的,申请人在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后到审批部门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取得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书;

3、申请人向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登记所需的申请材料,领取收件凭据;

4、登记机关在收件后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需要对申请文件、材料核实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

5、登记机关作出准予登记决定的,申请人在10日内到登记机关注册大厅领取营业执照。

以上是玖邀开业网(>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它包括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 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 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

扩展资料:

特伦斯·E·迪尔、艾伦·A·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1、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 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3、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学习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文化仪式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5、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 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参考资料:

网络百科—企业文化

企业危机管理中的谣言如何控制?

我们现在谈论企业危机管理往往提醒管理者要从企业自身找问题的根源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很多时候企业危机的发生并不全是自身的责任,来自各种渠道的流言与谣传才是危机深化的罪魁祸首。 如2001年初发生的大量媒体载文宣称《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引发一场严重的谣言危机;国外发生的美国百事可乐的注射器谣言事件等,在这些危机中,谣言的无法控制与肆意传播都是导致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 在大众传播学里,流言被定义为公众相互传播的没有切实依据的特定信息,而谣言往往是指凭空捏造的带有恶意的虚假信息,可想这种传播对于企业的杀伤力会有多大。 尤其是在国内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势力的膨胀与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危机不在少数,因而,我们在探讨危机公关传播的时候特别要关注一下,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公关危机中的谣言传播。 认识危机中的谣言传播 在危机中面对纷杂的头绪,企业可能会无暇应对,这时就给谣言的传播制造了空间。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它就象瘟疫一样,一个谣言往往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然后就开始迅速繁殖、流传开来。 一般来讲,谣言传播通常会经过形成期、高潮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 在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只有少数人作为谣言的发源地相互议论,随之谣言的传播速度开始加快,迅速传给他人形成一种锁链式传播,这样就进入了谣言传播的形成期。 在形成期,谣言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谣言传播就进入了高潮期。 其后,随着谣言重要性的减弱,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下降,谣言传播逐步进入衰退期,直到谣言完全消失。 对于企业危机管理来说,控制谣言的产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而且预防要比控制的效果好得多,也就是说最好在谣言的形成期就把谣言的形成动机戳穿。 在现代企业危机公关中,谣言传播的主体及其动机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无论企业的消费者还是竞争对手抑或社会公众都会成为谣言的策源地,主要有:竞争对手;消费者;大众传媒;有意或无意制造事端的其他社会公众,他们彼此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1、竞争对手。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面临企业诚信缺失的局面,处于竞争关系的一方为挤跨对方、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会释放一些没有科学依据、不符合实际的信息攻击对方。 如当年曾经由竞争对手谣传的春都火腿肠内含人肉的事情。 2、消费者。 在现实中,消费者往往会不自觉的充当谣言制造和传播者的角色,其动机常常是由于对于产品或服务的不满,特别在要求正当权利或索赔被遭到拒绝时会倾向于向亲朋好友及社会公众散布谣言以发泄不满。 如恒升笔记本电脑由于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的不满而在网络上散发不利言论。 3、大众传媒。 现代传媒如虎是不少企业所心悸的,正所谓成也传播媒介,败也传播媒介,传媒的过分热情无意使得新闻媒体成为谣言的传播主体。 更有甚者,传媒刻意炒作,往往使得危机中得的企业如火上浇油。 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4、社会公众。 其他社会公众也会有意或无意充当造谣、传谣者的角色。 其中,有意者的目的在于利用谣言传播混淆人们的视听,以此方式发泄自己的某种好斗性、压抑性。 如河南省郑州市行长携巨款潜逃的谣言造成该市交通银行发生挤兑风波。 危机中的谣言传播从传播主体开始会以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大众媒体、因特网等渠道蔓延,更常见的是上述媒介的交叉组合,会呈现出网状的复杂结构。 1、人际间的口头传播。 人际口传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谣言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最无形也最具杀伤力的。 按照大众传播学的解释,由于人际间口头传播很难保持信息编码、解码的完整性与精确性,因此难免谣言在传播过程中扭曲变形,甚至与信源的信息相差万里。 对此想必我们不会很陌生。 2、大众传媒。 很多时候危机中的谣言来源于大众传媒,由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独特的舆论导向功能,因此它们的参与会使谣言形成自上而下的传播状态,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受众具有多、散、匿的特征,所以经过大众媒介传播的谣言也就越发不易控制,而且更容易取得公众的信任。 3、互联网 4、多种媒介结合。 现实中的谣言传播不是孤立的,往往是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大众媒体与网络之间的结合,因此而形成的谣言信息旋涡式传播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对企业而言,谣言传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产品的质量、服务、性能、包装、商标,企业的资产重组、对手竞争、营销渠道、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人事变动等。 最坏的谣言往往会宣扬企业反面消极的信息,如产品质量下降、使用不安全、企业高层人员的异动、企业面临破产等。 如宝洁公司的商标被谣传带有魔鬼崇拜的标志等。 谣言往往是对企业情况的一种猜测,其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信息的解码、译码、释码过程中,记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发生变化,而且谣言传播者在传播中起一种主观评点的作用,下一级公众使内容本身带有上一级传播者意志出发的夸张性,也会引起谣言内容的偏激。 危机公关中的谣言传播如不加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在一定阶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给产品形象、企业形象以致命性打击。 轻则产品积压、失去市场,重则一蹶不振甚至关门大吉。 如雀巢公司曾由于在谣言开始期间处理不及时而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抵制运动,因而,正确的管理谣言的传播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谣言传播的危机管理 面对谣言传播造成的公关危机,企业必须做出自己的正确选择。 克服谣言的影响,最好的方案是从自身做起,防范于未然,克服自己的弱点而使自己无懈可击;如果身陷危机的话,企业就要注意通过成功的危机公关传播对谣言予以回应,为自己挽回声誉。 1、建立谣言的预警机制。 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都说明预测、谋划的重要性,企业要全面、清楚地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尤其是非企业自身原因而形成的谣言惑众等问题,制定危机公关的具体步骤和防范策略,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针对企业自身的内、外部环境,预测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公关措施,应该尽量具体、完善、富有操作性,使之制度化、标准化。 如可能引发消费者方面的问题:对于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是否真正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他们是否有投诉渠道,投诉后是否会得到圆满解决,他们是否会向外传播,传播的剧烈程度会是怎样?新闻传媒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往往有:最近企业与传媒的联络是否正常,报道的口径如何,出现过什么程度的反面报道?社会公众方面:企业与政府、社区、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企业有无伤害他们的地方?这就需要企业做出相应对策:尽量做好自身产品与服务,出现问题的话就及时派专人与消费者沟通、协商解决;与媒体联系,防止不实、不利信息扩散;内部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问题性质定论等等。 更重要的是危机管理小组要善于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谣言危机进行监控,当谣言一有苗头,企业讯息系统就会很快的感受到,及时反馈到管理层,以便随时保持警惕,以备随时对外宣传更正。 特别是伴随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掌握的快慢将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企业内部沟通的顺畅、市场讯息的及时把握就显得十分必要。 2、组建危机管理机构。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应对谣言的措施最好是企业要做好组织上的准备,有备而无患。 英国公关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在《危机公关》中提出了危机管理小组成员的常见特征,有: 点子型,积聚富有创造性的专门人才,不断提出新建议与新点子,使危机公关方案不断丰富完善; 沟通型,起承上启下的沟通协调作用以及与新闻媒体的融洽合作,使各方交流顺畅;厄运经销商型,从反面不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修正意见,尽量考虑完善; 记录型,善于总结完善,形成文字方案; 人道主义型,充分以人为导向,倾向于顾客利益至上,真正为社会大众利益着想,这正是危机公关获得成功最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现在顾客导向管理思潮盛行,CS理念大行其道,企业公关活动重视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危机公关也只有切实为消费者考虑,为社会大众创造价值,才会真正赢得顾客的信赖与支持,才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立身之本,这也正是我国企业家所缺少的、急需加强的经营理念。 笔者认为现实运作中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领导,他是重要问题的最终决策人物,有利于尽早做出权威决断。 之所以要最高管理层参与危机管理,就是要保证危机管理的权威性、决策性;公关专业人员,是危机公关的理论参谋和具体执行者,负责危机公关程序的优化和实施;生产、品质保证人员,他们熟悉生产流程,容易把握生产过程出问题的环节,便于应付来自消费者及媒体的疑问;销售人员,对于流通程序熟悉,容易把握流通过程出问题的环节;法律工作者,作为企业的法律事务顾问熟悉企业日常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便于在法律程序上保证企业行为的正确性,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越来越频繁、索赔金额日益看涨的情况下,法律工作者出面利于尽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消费者热线接待人员,他们是接受消费者投诉、沟通信息和对外树立形象的重要环节,危机公关的第一道门户,如果处理得当的话,往往会把由投诉引起的谣言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众所周知,PPA风波让很多人茫然失措,社会上谣言四起,而训练有素的专职接线员,成为架起中美史克公司与客户、消费者的一道桥梁,一个极为有效的沟通渠道。 在康泰克危机公关中,接线员的作用不可低估,从销售热线险些被打爆的事实可见一斑。 危机管理小组强调企业内每个关键环节都有人参与,就是要在谣言爆发初期比较容易地找出问题所在,避免拖拉、扯皮现象,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而掌握主动。 重要的是,在危机管理小组中要指定企业危机公关的新闻发言人,在危机来临时刻,企业内部很容易会陷入混乱的信息交杂状态,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危机传播,因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对外传播声音是形势要求的必然结果。 新闻发言人专门负责与外界沟通,尤其是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口径一致地按照企业的对外宣传的需要把公关信息发布出去,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 这样,就可以避免危机来临时对外宣传的无序、混乱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公众猜疑,便于企业驾御危机公关信息的传播。 3、控制信息、回击谣言。 谣言传播的初期一般容易为企业疏忽,或者自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歪而置之不理,典型就是三株公司的常德事件。 其实,企业应该在风乍起,吹皱一弯春水时就引起警惕,并寻找谣言的来源、影响范围、造谣者的意图背景,以便对不同类型的谣言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在危机管理的经典着作中,都把危机发生的最初的24小时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向公众提供其关心问题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扩大信息量的方法来防止歧义产生,以消除他们对企业相关问题的神秘感,这是减少谣言进一步扩散的重要方法之一。 谣言出现后,企业要很快地作出自己的判断,确定企业公关的原则立场、方案与程序;在最快时间内把企业已经掌握的危机概况和企业危机管理举措向新闻媒体做简短说明,阐明企业立场与态度,争取媒体的信任与支持,避免事态的恶化。 谣言产生后,最关注企业应对举措的不外是这么几种人:新闻媒体、竞争对手、社会公众。 新闻媒体,信息社会里的一个必然现象就是新闻媒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它们对于企业的评判往往会左右着社会舆论,他们的舆论口舌将关系着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 现在,新闻媒体的力量前所未有的高涨,他们会比企业更关心危机进程,也更有自以为是的对应措施提示给企业;同时往往会倾向于保护弱者,暗中无形地加大了企业危机管理的难度。 要避免一个误区:在真相出来之前,尽量避免接见媒体。 其实,就是你不接触媒体,媒体也会编出种种理由作推测,国内不少危机风波的升级不正是没有及时控制不利信息传播的结果吗?不要试图隐瞒,那样只会使事情清越来越糟糕,还不如及时与媒体接触,争取他们的客观真实报道呢。 千万不要忘记,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原则:开诚布公。 这时也要注意出现不等事件搞清楚就盲目下结论,做出某种承诺的情况,这样往往会使企业难以自圆其说,陷入两难境界。 企业危机公关会伴随着种种猜疑而艰难地进行着,企业要注意及时地把最新情况与进展通报给媒体,也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沟通渠道方便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探询,为真相大白之日作铺垫。 这里的一大问题是他们对于企业危机的敏锐反应和过度关注,必然可能导致报道的失真或非理性化,因而能否争取到新闻媒体的真实客观报道就是危机公关的第一道难题。 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处理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加强日常的情感联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及早发现投诉事件的苗头,杜绝不利信息在新闻媒体中的传播,可决不能在谣言四起时才想起他。 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谣言的产生给其一个难得的市场进攻的机会,可能会利用一切机会来借机提高自己的影响而诋毁对手。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同行一种暗示,不要利用谣言做什么文章,这样对于双方都不是好事情。 社会大众作为企业的外部公众,是企业生产、销售、公关的现有或潜在的对象,对企业会有无形的压力。 谣言会潜在地影响到所有消费者--他们会据此重新判断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问题。 企业要注意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与信任,防止社会信任的丧失是头等大事,这就意味着企业要积极主动的作出企业的某种表示或说明来挽救企业声誉。 其中应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政府机构的作用,尤其是某些行业管理部门,它们对于企业的评价往往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事实上,挽救危机的一个关键也是争取权威机构的鉴定支持,他们的结论往往是公正评判的最终依据。 随着公关工作的开展,应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畅通无阻,尽可能让外界了解企业关切公众利益的立场与态度。 在具体传播内容上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拨乱,即尽快拿出事实真相给谣言传播者以迎头痛击--谣言最怕事实。 此时,需要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如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利用他们的权威性消除谣言的影响;二是反正,即从正面阐述真相,在必要的情况下适时对公众做出必要的承诺。 要尽量避免重复谣言本身,以防公众只获取信息中的谣言片段而强化对谣言的信任。 为配合公共关系措施的有效执行,企业要适当采用以阐述事实为主,必要时可采用严正声明 的公关广告宣传形式,拿出科学证据和事实,在谣言的主要密集区、在谣言的高潮期之前广为投放,用正确的信息赢得公众。 同时也注意适时的司法介入。 司法介入主要用以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彻底揭穿谣言的真相,同时对其他公众起一种警告和威慑力量,防止谣言肆无忌惮的蔓延。 4、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升企业公关水平。 谣言危机过后,企业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手段处理谣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修复谣言给企业形象造成的破坏。 同时,可以利用谣言危机创造的机会宣传企业正面形象,以求与公众重建互信关系。 危机管理要注意无风不起三尺浪,审视危机发生深层原因,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教训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使公关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里,真正把预防工作落实到位,让谣言没有可以产生的土壤。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