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程序定义和作用 (子程序的定义与区别)

子程序定义与作用:深入理解子程序的定义与区别 子程序的定义与区别

一、引言

在编程领域,子程序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它是一段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代码,可以被主程序或其他子程序调用执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程序的定义、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子程序的定义

子程序是一种程序代码,它定义了一组操作,这组操作可以在主程序或其他子程序中被调用执行。
简单来说,子程序是一段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块,可以被重复使用,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子程序不直接启动运行,而是通过调用进行执行。

三、子程序的作用

1. 模块化:子程序是模块化编程的基础,通过将代码划分为独立的模块(子程序),使得代码结构更清晰,便于阅读、理解和维护。
2. 提高效率:通过复用已经编写好的子程序,可以避免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提高开发效率。
3. 功能扩展:通过定义各种功能的子程序,可以方便地添加或修改程序的功能,而无需修改整个程序代码。
4. 错误处理:子程序可以将复杂的错误处理逻辑封装起来,使得主程序只需关注主要逻辑,而无需处理底层的错误。

四、子程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1. 函数:函数和子程序在概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实现特定功能的代码块。函数通常用于计算并返回一个结果,而子程序不返回结果,主要用于执行一系列操作。函数通常具有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而子程序的参数类型则更加灵活。
2. 过程:过程与子程序在概念上非常接近,都是一系列执行的指令。过程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动作或操作序列,而子程序则更侧重于实现特定功能。在编程语言中,过程和子程序可能没有严格的区分,但在概念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过程和子程序在目的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3. 主程序:主程序是程序的入口点,它调用并执行子程序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程序负责程序的流程控制,而子程序则负责实现特定的功能。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主程序通过调用子程序来组织和管理代码的执行。

五、子程序的定义与作用实例

假设我们开发一个计算圆的面积的程序。
主程序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半径值,并调用计算圆面积的子程序来获取面积值。
这个计算圆面积的子程序就是一个典型的子程序实例。
它实现了计算圆面积的功能,可以被主程序或其他子程序调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实现了代码的模块化,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六、结论

子程序是编程中重要的概念,它通过实现特定功能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本文将子程序的定义、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实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子程序在编程中的应用和价值。
掌握子程序的概念和用法,对于提高编程能力和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子程序子程序的概念

在编程的世界里,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加工任务,如果发现有些部分的加工流程完全或者大部分重复,为了提升程序的效率和简洁性,我们可以把这些重复的程序段设计成独立的单元,称为子程序。 子程序就像是一个预设好的模块,它有自己的名称和定义。 在主程序的编写过程中,如果需要调用某个子程序,我们会使用特定的调用指令,就像在主程序中插入一个“插件”一样。 当调用指令被执行时,主程序会暂时停止,转而去执行子程序中的指令序列。 子程序执行完毕后,会按照预定的逻辑,返回到主程序的调用点,继续执行后续未完成的程序段。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只需要编写一次复杂的子程序,就可以在多个地方重复使用,减少了重复的代码,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 子程序的运用使得编程工作更加高效和有序,使得复杂任务的处理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管理。

说明子程序调用和中断的区别

1、两过程定义与作用子程序是微机基本程序结构中的1种,基本程序结构包括顺序(简单)、分支(判断)、循环、子程序和查表等5种。 子程序是一组可以公用的指令序列,只要给出子程序的入口地址就能从主程序转入子程序。 子程序在功能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执行主程序的过程中往往被多次调用,甚至被不同的程序所调用。 一般微机首先执行主程序,碰到调用指令就转去执行子程序,子程序执行完后,返回指令就返回主程序断点(即调用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继续执行没有处理完的主程序,这一过程叫做(主程序)调用子程序过程。 子程序结构可简化程序,防止重复书写错误,并可节省内存空间。 计算机中经常把常用的各种通用的程序段编成子程序,提供给用户使用。 用户在自己编写的程序中,只要会调用这些子程序,就可大大简化用户编程的困难。 中断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CPU与外设I/O交换数据的一种方式,除此方式外,还有无条件、条件(查询)、存贮器直接存取DMA和I/O通道等四种方式。 由于无条件不可靠,条件效率低,DMA和I/O通道两方式硬件复杂,而中断方式CPU效率高,因此一般大多采用中断方式。 中断概念是当计算机正在执行某一(主)程序时,收到一中断请求,如果中断响应条件成立,计算机就把正在执行的程序暂停一下,去响应处理这一请求,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完服务程序后,中断返回指令使计算机返回原来还没有执行完的程序断点处继续执行,这一过程称为中断过程。 有了中断,计算机才能具有并行处理,实时处理和故障处理等重要功能。 2、两过程的联系与区别2.1联系中断与调用子程序两过程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两者都需要保护断点(即下一条指令地址)、跳至子程序或中断服务程序、保护现场、子程序或中断处理、恢复现场、恢复断点(即返回主程序)。 两者都可实现嵌套,即正在执行的子程序再调另一子程序或正在处理的中断程序又被另一新中断请求所中断,嵌套可为多级。 正是由于这些表面上的相似处,很容易使学生把两者混淆起来,特别是把中断也看为子程序,这就大错特错了。 2.2区别中断过程与调用子程序过程相似点是表面的,从本质上讲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两者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服务时间与服务对象不一样上。 首先,调用子程序过程发生的时间是已知和固定的,即在主程序中的调用指令(CALL)执行时发生主程序调用子程序,调用指令所在位置是已知和固定的。 而中断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的随机的,CPU在执行某一主程序时收到中断源提出的中断申请时,就发生中断过程,而中断申请一般由硬件电路产生,申请提出时间是随机的(软中断发生时间是固定的),也可以说,调用子程序是程序设计者事先安排的,而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是由系统工作环境随机决定的;其次,子程序完全为主程序服务的,两者属于主从关系,主程序需要子程序时就去调用子程序,并把调用结果带回主程序继续执行。 而中断服务程序与主程序两者一般是无关的,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两者是平行关系;第三,主程序调用子程序过程完全属于软件处理过程,不需要专门的硬件电路,而中断处理系统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系统,需要专门的硬件电路才能完全中断处理的过程;第四,子程序嵌套可实现若干级,嵌套的最多级数由计算机内存开辟的堆栈大小限制,而中断嵌套级数主要由中断优先级数来决定,一般优先级数不会很大。

汇编语言子程序是如何定义的?

这样定义的:

子程序名 PROC NEAR|FAR

子程序名 ENDP

子程序名相当于标号,表示本过程的符号地址。 过程有NEAR和FAR两种类型,FAR型的过程可供段间调用,NEAR型过程仅供段内调用。

在一个过程中,至少要有一条返回指令RET,它可以书写在过程中的任何位置,但是过程执行的的最后一条指令一定是RET。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子程序调用指令

格式:CALL [NEAR PTR]子程序名

CALL指令的两个作用,1.将断点地址(CALL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地址)压栈保存,2.转去子程序执行。

[NEAR PTR]可以省略。

二、返回指令

格式:RET[N]

指令作用:实现子程序执行完后返回主程序的指令。 从堆栈栈顶弹出一个字数据(段内调用)送入IP作为返回地址。 N是立即数,执行完RET之后,再将SP增加N,也叫“平栈”。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