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与实际应用 (设计原则与实施建议不一样吧)

设计原则与实际应用:探讨二者的差异与实施建议 设计原则与实际应用

一、引言

设计原则和实践应用是设计领域的两个核心方面。
设计原则是一套指导设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理论层面的内容;而实际应用则是将这些原则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更多地涉及实践操作。
虽然二者紧密相关,但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设计原则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提出实施建议。

二、设计原则概述

设计原则是设计领域的一套基本准则,它指导设计师在工作中如何做出决策,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设计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为中心:设计应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确保用户体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愉悦性。
2. 功能性:设计需满足产品的基本功能需求,确保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3. 美观性:设计应注重产品的视觉效果,追求审美和艺术的融合。
4. 创新性:设计应勇于突破传统,追求新颖、独特的创意。
5. 可持续性:设计应考虑环境影响,追求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际应用概述

实际应用是指将设计原则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将理论层面的设计原则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再通过技术实现,最终呈现为实际产品或服务。
实际应用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材料、工艺、成本、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四、设计原则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及差异

1. 关系:设计原则是实际应用的指导准则,实际应用是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 差异:

(1)关注点不同:设计原则更关注理论层面的指导,强调设计的普遍规律和基本准则;而实际应用则更关注实践操作,强调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决策因素不同:设计原则主要基于设计理念、用户需求和审美趋势等因素进行决策;而实际应用则需要考虑到材料、工艺、成本、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五、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将设计原则应用于实际设计中,以下是一些实施建议:

1. 理解并遵循设计原则:设计师应深入理解和遵循设计原则,确保设计工作遵循基本准则,提高设计质量。
2. 加强实践与理论研究: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同时加强理论研究,探索新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跨部门合作:设计师应与工程师、市场人员等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实现设计的实际应用,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4. 用户反馈与持续优化:设计师应注重用户反馈,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用户体验。
5. 不断创新与突破:设计师应勇于追求创新,突破传统设计界限,探索新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方式。
6. 关注环境影响:设计师应关注产品设计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实现设计的可持续性。

六、结语

设计原则与实际应用是设计领域的两个核心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设计师应深入理解和遵循设计原则,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理论研究,注重用户反馈和环保理念,实现设计的最佳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既符合设计理念,又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优秀作品。


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 号)要求,全面提升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依据包头市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特制订小学数学学科基础性作业设计指南。 一、设计原则(一)“依标设计”的原则作业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合理设计实施书面作业的要求。 一要指向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二要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 (二)提质“减负”的原则作业设计要严格贯彻并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关于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 一是减少书面作业总量,二是提高作业质量,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三)一致性原则作业设计要与课堂学习目标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作业设计要与教学内容匹配,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设计。 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历练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原则书面作业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小调查、小游戏等实践类作业;其他年级可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也可适当布置一些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性作业。 (五) 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需求。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二、作业类型按照作业内容将作业划分为基础类作业、综合类作业和反思类作业三种类型(一)基础类作业基础类作业侧重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类作业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体现出学生习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转化。 (二)综合类作业综合类作业侧重于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探究数学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此类作业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合作性较强的作业,它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培养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能提高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反思类作业反思类作业侧重于促使学生主动建构与自己知识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此类作业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再完善的作业。 能开阔数学学科视野、拓展数学学科思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评价与反思意识的养成,同时还能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设计策略作业是日常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布置作业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及时反馈教学成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础类作业的设计策略与示例1.策略。 设计基础类作业时,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 准确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注重对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和避免出偏题怪题。 基础类作业设计首先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追求多感官、多角度参与,突出一个“活”字。 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就可以变“枯燥”为“有趣”,凸显趣味性。 基础类作业设计,还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上力求体现“因材施教’,变“统一”为“分层”,体现层次性。 示例1:设计北师大一年级上册《小鸡吃食》(10的加减)的基础类作业。 回家用扑克牌和家长玩儿拉火车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只要两张牌可以凑成十,就可以把它俩及其中间的牌都拿走,最后牌多的人获胜。 设计意图说明:课标要求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例2: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 课标要求: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作业:用扑克牌(用1至9的扑克而且不能重复)与家长一起算“二十四点”。 例3: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 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除法运算,发展运算能力。 作业:填一填,圈一圈,算一算。 图片 例4:北师大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可设计如下不同层次的作业: 必做题:张伯伯想从下面的六块玻璃中选五块,直接拼接成一个无盖的鱼缸(单位:分米)。 图片你觉得,他选哪块做鱼缸的底面呢?前后面、左右面各是哪块?和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选做题:张伯伯家有以下这些规格的木板,想从中挑选几块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木盒,他可以怎么选? 图片 挑战题:如果下面两个长方形是一个长方体的两个面,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吗?它的另一个面是怎样的图形呢?图片拓展题:你可以研究关于长方体的哪些问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 例5: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课标要求: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可设计如下不同层次的作业:必做题:(1)求出下列圆的周长,d=10厘米;r=2分米。 (2)自行车外轮直径是0.52米,如果每秒钟滚动一周,1分钟能行多少米?选做题: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圆形物体,你能想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挑战题:给你一块边缘有破损的圆形玻璃,你能算出圆形玻璃原来的周长吗?拓展题:张大爷用20米铁丝,能否给半径为4米半圆形菜地围一周?(二)综合类作业的设计策略设计综合类作业时,呈现内容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现实,巧妙、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测量、收集数据、计算、绘制图画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综合类作业设计要拓展学生作业的时空,从作业内容的选取到作业形式的呈现,都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余地,变“封闭”为“开放”,注重开放性。 例6: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一千米有多长》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作业:回家测测自己和家人的身高,腰围,头围,量量自己一步的长度,估算一下从家里到哪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大约是一千米。 例7:北师大三年级下册《长方形的面积》课标要求: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图形的面积。 作业:《“面积”在我家》(1)量出自己卧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了哪种规格的地砖?用了多少块?(3)估计你家客厅面积是书房面积的几倍?是厨房面积的几倍?是卫生间面积的几倍?例8:北师大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课标要求: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作业:为爱家画幅平面图。 例9: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有多重》(认识千克)课标要求: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放学后完成以下调查作业:(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记录1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 (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例10: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课标要求: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作业:《理性持家》记录自己家两周的所有开销,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最好呈现统计图),分析自己家的开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议?例11: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平均数》课标要求: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A小组2158B小组0——作业:(1)下面是两个小组每分钟跳绳比赛的成绩(单位:下)。 哪个小组的成绩好些?请计算并说明理由。 (2)一条小河平均水深0.8米,小强的身高1.6米,他不会游泳,他要趟水过河会有危险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反思类作业的设计策略设计反思类作业时,应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针对学科思想的深刻领悟和学科方法的灵活应用,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系统总结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及领域等,开阔视野。 设计反思类作业时,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设计反思类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梳理知识的方法,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设计反思类作业时,要重视对“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迁移类比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发现共性的能力。 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样的有效途径。 反思类作业设计时,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大家重视。 而数学阅读的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能力,是在阅读数学材料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包括思维、想象、运算,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内的综合能力。 例12: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据处理》课标要求: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作业:给你两周的时间,你可深入社区、街道、企业调查统计汽车数量;还可以走访交警、城管部门了解辖区内停车位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征集居民对现在停车问题的意见,自行设计一个多功能的停车场方案。 例13: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整理课程要求: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业:你能画出和下面梯形等高等面积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吗?画出来后,有何心得体会?图片例14:北师大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课标要求: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作业:(1)用竖式计算23×32和123×32。 (2)你敢挑战1234×32和345×111吗?说说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你有何新的发现?例15:北师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课标要求:能借助具体运算,探索、发现简单的运算规律,发展数感。 作业:算一算,填一填,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再举个例子证明你的发现吗?2.3x1.2=2.3x1.05=2.3x2.1=2.3x1=2.3x0.4=2.3x0.9=2.3x0.85=2.3x1.1=例16:北师大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体积》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作业:你已经会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了,猜猜是否能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圆柱的体积,说说你的理由。 图片设计意图说明:课程标准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是在面积的基础上,再乘高得到的,从动态的角度考察,底面向上“拉动”可成体。 学生学习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后,能产生什么样的想法?能把体积公式进行推广吗?这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此时设计拓展迁移作业,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也为后面教学圆柱体积埋下伏笔。 示例17:设计数学阅读的反思类作业。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李毓佩《神奇的数世界》,做一个数学简报介绍书中你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录制一个小视频讲解你感兴趣的章节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设计意图说明: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同一数学对象的不同数学表达(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之间建立联系,感悟数学表达的抽象性,体会前后文表达意思之间的逻辑性,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与文本对话,尝试不断假设、想象、推理、验证的认知过程。 在推荐此书的过程中,嵌入了评价任务,融合了其他学科知识,发展了综合能力。 如:利用假期时间阅读李毓佩《神奇的数世界》,做一个数学简报介绍书中你感兴趣的内容。 也可以录制一个小视频讲解你感兴趣的章节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如何制定设计规范如何制定设计规范标准

超级实用!设计规范制定参照北方。

刚入职的时候,有幸参与了PC软件的设计规范的制定。我接手的时候,PC产品比较齐全,但是没有完整的设计规范。面对这么多模块,有点头疼。从整理模块内容到制定规范,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次结合我亲自参与的规范制定项目,重点阐述:设计规范的必要性;制定规范的时机;这几个方面的制定过程和后续工作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是指设计的具体技术要求,是设计工作的准则。设计规范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以一般产品宣传册的形式呈现,主要是规范企业整体的用户体验、品牌和愿景,帮助塑造企业形象。

一般介绍平台和系统生态的设计规范,主要是说明平台概念,开发者需要遵循的规则,以及在遵循上一级的基础上遵循这套规范的优势。

这类规范侧重于一个产品的设计和实现,主要是为产品制定一个统一的用户体验、品牌、愿景等方面的规范,需要把内容梳理清楚。 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可以直接参考和使用。

公司的产品设计规范更多的是用来简化开发流程,让多个产品有一致的体验,并且是实现的。

因为公司产品项目的复杂性,每个产品经理负责不同的产品线,而这个时候设计师正在向每个产品组渗透,所以产品之间的体验简直让用户觉得是一个部门设计开发的。

不同产品线的产品经理给设计师的线图差别很大。 比如实现一个筛选功能,有的用下拉菜单,有的用弹出窗口。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交互方式,产品之间会有体验上的矛盾。

最后,不同产品线之间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也有差异,比如外观尺寸设计,颜色选择等等。 在没有独立设计团队的时候,产品线上的设计师都是独立的,直接对产品经理负责,进一步加深了产品之间的不和谐。

在制定设计规范的过程中,将形成统一的标准控制库、页面元素大小规定、配色方案规定和视觉风格统一指导。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功能需求直接调用规范中的标准控件,根据信息结构需求调用不同的元素大小进行设计,减少了设计过程中交互控件选择和信息布局的思维负担。

就像技术文档一样,产品在设计方面也需要文档和规范。 由于业务需求的变化,设计规范不会保持不变。 文件归档记录每一次设计调整的初衷和理论依据,便于日后回顾和总结。 我刚加入部门的时候,既没有产品设计规范文档,也没有技术框架文档,打断了产品的成长和传承。

制定设计规范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什么时候制定设计规范是合适的,规范的结果如何实施?

在产品刚刚起步或者版本迭代次数比较少的情况下,总结一个规范还为时过早。 此时的产品只有大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功能,很多详细分工的功能还不完善,整个产品不够丰满。 这个时候,建立和维护一个设计规范是非常奢侈的。 这时候开发出来的规范还不能通用统一。 随着产品的不断完善,会增加大量的功能需求,规格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增加了设计人员修改和调整规格的工作量。 如此大规模的修订规范本身就失去了规范作为准则的意义。

在进行重大设计变更后,比如从2.0版更新到3.0版,设计师会制作一份全新的、全面的设计稿。 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制定设计规范。 除了大改版,设计师只能改变外观,不能改变逻辑,对规范进行小迭代。 这时候有了设计规范,你就可以按照规范一点一点的调整,不用担心遗漏。

如果公司有不止一条产品线,想保持产品之间的一致性,有设计规范做参考会容易很多。 设计规范应该设置成所有员工都可以浏览,设计师或者前端工程师有权修改,每一处修改都需要记录。 标记品牌个性、设计原则、各种可重复使用的元素等。 可以减少设计和开发之间的摩擦。

在了解了设计规范的必要性之后,我们开始谈规范的制定。 设计虽然只是简单的几页,但是它是浓缩和概括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要确定项目的范围,明确设计规范的类别,预估项目所需的时间。

至于设计规范这一类,由于PC是一个相对完整复杂的PC软件客户端,我可能更喜欢做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设计规范库,而不是一个全注释的PDF。 我选择axure做规范,直接生成HTML文件,可以满足所有员工浏览设计规范。 确定类别后,就要考虑如何梳理各个模块的内容了。

在制作之前,设计师应该就说明书本身的呈现形式和风格达成一致。 根据讨论决议的结果,确定每个模块尺寸的规格。 我把模块分为:标准颜色、字体、布局、图标、控件大小和控件交互、导航、数据显示和动态交互。

参考色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颜色是给用户最直接的感受。 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不仅要考虑品牌的识别性,还要达到信息传递、操作指导、互动反馈或强化、突出某一元素的目的。

首先我用了24个标准色环作为参考。 每种颜色的变色范围是15。 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顺序依次编号(白色和黑色为中性色)。 然后在排序后的模块中,确定产品使用的品牌色、主色和辅色,对应不同的颜色范围,填入相应的色块。 同色号的顺序是根据饱和度和亮度的范围从亮到暗。

色号上标有HSB值,方便设计师了解当前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度。 同时标记RGB值,以便程序在开发时直接调用RGB编码。

HSB值:HSB模式使用人眼作为相应的媒介。 H(hues)代表色调,S(saturation)代表饱和度,B(brightness)代表亮度。

在完成颜色分类后,对品牌、主色和警戒色进行举例说明,帮助设计师了解如何使用色调。

脚本

它是字体界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组件之一。 使用任意字体,即使其他规格都是统一的,也会给用户感觉这不是同一款产品,也不是同一个设计师做的。

整理出最常用的中英文字体定义为主字体,标注字体粗细、字体颜色、字号、行高,并举例说明常用字体。 在整理的过程中,顺便修改一下模块中使用的非标准字体。 合理使用不同的字重、字体大小和颜色来强调界面中最重要的信息。

总体布局

根据电脑分辨率的不同,布局了两套尺寸的PC产品来满足用户需求:当屏幕分辨率大于1920x1080(px)时,PC界面的窗口模式尺寸为1920x1080(px);当屏幕分辨率低于1920x1080时,PC界面为800x600(px)。 然后整理出登录窗口、弹出窗口、下拉菜单等特殊的布局尺寸。

控制

控件的目的是帮助用户了解应用程序目前要做什么,也是给用户下一步走的参考,了解操作后的结果。 当用户和客户需要交互时,使用不同的模式来反馈信息或结果。 控件的交互可以分为默认、悬停、点击、禁止四种状态。 然后和其他规范的制定过程一样,从最常用的控件入手,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子。 最后做一个特殊的控制风格。

优秀的设计规范是高度简化和概括的,将同一情境下的不同设计风格统一为更具适应性、科学合理的设计风格。 参与产品的设计师和程序员可以直接调用合适的设计风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特殊情况下的设计和繁琐的重复标注尺寸。 当然,设计过程中总会出现特殊情况。 这时候设计师要单独给出规格和相应的设计效果图。 当特殊情况越来越多的时候,就要考虑把这些情况整合起来,补充到现有的规范中去。

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规范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变更、增加或删除。 规范的缺点是,每次有重大变化,都会引起很多产品线和产品的相应调整,甚至涉及到结构的修改。 认真修改已建立的规范,通过小改小迭代的方式对规范进行补充和修改。

有了设计规范,不代表团队不再需要设计师,也不代表团队中任何人都可以用规范组件拼凑输出设计效果图。 产品设计包含感性元素,需要设计师通过调查和认知来设计和把握产品体验。 它是一个标准的工具和标尺,需要设计者和开发者的灵活使用和不断改进,以适应变化。 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你不能用它来扼杀或冻结产品。

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只有提得明确而具体,才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妥善地组织教学过程、准确地评价教学结果,也能使教师将教学的意图清楚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具体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的明确、具体,在于用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这个动词必须指出一个动作,应避免使用诸如“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词,因为这样的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 较为适应的词如“写出”、“列举”、“比较”、“分类”、“从几个项目中选出”等。

由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很难用行为术语来描述,所以在制定教学月标时,一般不将其作为主要的评价点。 有关的态度、情感目标只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用可观察到的表情作为评价的依据。

(二)根据学科教学点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和教学的实践经验,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明确可见的小知识单元及能力要求点,每一个教学点应当对应一条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根据教学目标分类法,确定每条目标的层次要求。

(三)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弹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一个阶段内对学科教学规定的基本标准(下限)和最高标准(上限),防止教学目标偏低或超纲。 教学目标的下限,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教学要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达到怎样的水平才算基本合格。 教学目标的上限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定的最高教学标准,对学生起着激励和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注意适应个别差异,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设计思维:概览

最近在 IDF(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上学习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的课程,看到这篇Rikke Friis Dam(IDF联合创始人)写的关于设计思维的入门文章非常实用,主要涉及了设计思维的概念和几大主流模型,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Design Thinking: A Quick Overview 设计思维:概览

如果你刚刚开始你的设计思维旅程,可能会感觉有些晕头转向。 为此,我们准备了这篇关于全球设计公司和国际设计代理公司普片使用的设计思维过程以及设计思维模型的文章帮你快速入门。

先让我们快速预览一下设计思维背后的基本原则:

正如我们从定义和描述中看到的那样,设计思维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很多东西,这个主题也持续到实际应用中。 设计思维的过程和可视化范围很广,典型的是3-7个步骤。 每个过程的步骤或阶段都体现了一到两个核心内容,重构,同理心,创意,原型和测试。 这些不同的执行框架或模型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和阶段数量,但是它们都体现了上述要点中的相同原则。

设计思维最早期的过程表达几乎完全是对传统设计过程的重复,后来增加了更深层次的同理心和更具体的多学科协作形式。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1969年的开创性著作 《人工科学》(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中的设计过程 定义,研究,创意,原型,选择,实施以及学习 已经成为了几十年来设计过程的奠基石。

设计思维过程融合了 Heart(心灵), Head(思考) and Hand(动手) 。 这意味着该过程基于视觉,需求,情感和感觉开始,持续到思维过程和评估的认知处理,然后手工进入实际创作。 这是一个整体过程,需要我们将所有的感官投入才能获得成功。

IDEO最初用Deep-Dive(深度分析)来表达这个过程,并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ABC夜线栏目进行了直播。深度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德勤于2016年购得深度分析过程。

斯坦福大学设计学校(),现在称为哈斯普拉特纳设计学院,起初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教授设计思维过程:

从那以后,他们开始着手制定和开源他们著名的被广泛应用的5阶段过程。这也是我们建议的过程:

使用一个六边形来代表5个阶段过程,以此表明设计思维是一个迭代过程而非线形过程。

IDEO使用不同的流程,虽然它只有三个阶段,但与此处介绍的其他流程几乎完全相同。这三个阶段是:

IDEO还发布了一套IDEO设计方式卡,涵盖 学习,观察,询问,尝试 各自的方法集合,用于整个创新循环。

IDEO还开发了基于环境的工具包,重新打包了设计思维过程。 其中一个迭代过程是聚焦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创新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简化术语,使其更容易记住,并针对所面临的典型挑战进行重组。 HCD过程(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被重新解释为Hear(聆听),Create(创造),Deliver(交付)的首字母缩略词。

H: Hear(聆听)

和其他设计思维过程的早期阶段相似,聆听阶段就是使用同理心来了解用户,并且定义团队需要尽力解决的问题。 它的目的是在问题的相关背景下取得坚实的基础,并为了取得进展而充分进行重构。 在这个过程阶段,设计思维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C: Create(创造)

与的5阶段方法中的Ideate(创意动脑)和Prototype(原型制作)阶段类似,这里的Create(创造)阶段涉及探索,实验和通过制作学习。 它涉及精确定位潜在的探索区域,然后让最接近问题的人参与创建解决方案。 这使得设计团队能够在早期设计阶段就保持最高水平的同理心,并消除由于不充分理解背景的设计师所做出的潜在问题假设。

D: Deliver(交付)

HCD流程的交付阶段以后勤实施为中心,克服在所需环境中推出解决方案时可能存在的任何障碍。 虽然得到的解决方案可能会为问题提供功能补丁,但是在社区中获取并绕过实施路径上的任何其他路障对于成功完成流程至关重要。

英国设计委员会使用了4D来定义设计思维的过程,Discover(发现),Define(定义),Develop(开发),Deliver(交付)。 他们使用了一个双钻图来提示2个不同的发散和融合周期以及活动。

珍妮·丽迪卡(Jeanne Liedtka)和蒂姆·奥格尔维(Tim Ogilvie)的书《可设计的增长:管理者的思维设计工具箱》,将术语重新定义为更好奇和直观的4 W。 珍妮·丽迪卡(Jeanne Liedtka)是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学院的工商管理教授,而蒂姆·奥格尔维(Tim Ogilvie)是创新咨询公司Peer Insight的创始人,他们都是设计思维和战略思维方面的专家。 他们的4 W过程涉及:

What if 如果:英语中最强大的短语之一,并且有很好的理由

LUMA研究所 是一家教授创新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的全球性公司,它有自己的设计思维模式:表达,理解和制作。 通过使用专有用户手册和方法卡完成的每个模式的一系列步骤展开。 这些模式允许使用特定于您需要的方法通过3种模式重新混合各种过程。

我们可以花几周的时间去探索设计思维过程,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多样化或随众的价值点。 为了理解基础,我们必须剥离表面。 起初,乍一看,设计思维过程是神秘的,混乱的,并且很多时候是很复杂的。 然而,这是一门学科,你需要通过练习来不断增长该方面的知识。 你将以实践的方式学习东西,没有理论可以充分涵盖每一种新体验的增长。 你甚至可能想要开发自己对这些步骤,模式和阶段的表现方式,以适应全新的背景,这也是设计思维之美的一部分。

(编译完)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