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功能 (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几个层次)

网络通信功能:层次划分及其重要性 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几个层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到巨型计算机,从局域网到广域网,网络通信技术在各种场景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通信功能的层次划分及其重要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技术领域。

二、网络通信功能概述

网络通信是指不同设备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这些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它们通过遵循一定的通信协议,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网络通信功能是实现这些过程的关键所在。

三、网络通信功能的层次划分

网络通信功能可以划分为七个层次,称为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模型),自底向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层次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关联,共同实现网络通信设备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

1. 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低层,主要关注设备和网络之间的物理连接。
这一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涉及电缆、集线器、中继器等硬件设备。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分成比特流并封装成数据帧,以及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数据帧。
这一层还负责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

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它关注数据包(如IP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以及逻辑地址(如IP地址)的处理。

4.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确保数据在通信过程中可靠、有序地传输。
它处理流量控制、错误检测和连接管理等问题。
TCP和UDP是传输层的两个重要协议。

5. 会话层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网络连接上的会话。
它处理对话控制、同步和其他与网络会话相关的活动。

6. 表示层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以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格式一致。
这一层处理数据压缩、加密和解密等任务。

7. 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模型的最高层,直接面对用户请求和服务。
它涉及各种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Web浏览、文件传输等)的协议和数据格式。

四、各层次的重要性

每个层次在网络通信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确保数据从源端传输到目标端。
任何一层的故障都可能导致通信中断或数据丢失。
例如,物理层的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无法连接网络;数据链路层的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网络层的故障可能导致路由问题;传输层的故障可能导致连接中断等。
因此,各层次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网络通信正常进行的关键。

五、结论

网络通信功能的层次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设备间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过程。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重要性,共同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通过对各层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网络通信系统,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功能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强大,层次划分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技术提供有力支持。


按照osi七层模型的划分标准

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框架,它将网络通信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 这一模型有助于理解和标准化不同系统间的通信过程。 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共同协作以实现数据的完整传输。 物理层是OSI模型的基础,它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这一层主要处理与物理媒体的接口,确保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之间传输。 例如,以太网中的网线就属于物理层的范畴。 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它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以及处理数据包的错误检测和流量控制。 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组织成帧,并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 例如,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就属于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由选择。 它处理数据包的分片与重组,以确保数据能够跨越多个网络进行传输。 IP协议是网络层最著名的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和路由方式。 传输层位于网络层之上,它提供了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传输层负责处理数据包的顺序和可靠性问题,确保数据能够完整无误地到达目的端。 TCP和UDP是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分别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更侧重于处理网络通信中的高级功能。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的表示和转换,如加密、压缩等;应用层则提供了各种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这些高层协议使得网络通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OSI七层模型通过将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分析网络通信过程。 每一层都承担着特定的任务,共同协作以实现数据的完整传输。 这种分层设计的思想不仅有助于简化复杂问题,还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OSI参考模型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的主要功能及其相应的数据单位如下:

1 物 理 层(Physical Layer)

我们知道,要传递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纽线、同轴电缆等,但具体的物理媒体并不在OSI的7层之内,有人把物理媒体当作第0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它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 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 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

2 数 据 链 路 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一定数量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和物理层相似,数据链路层要负责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 在传送数据时,如果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方重发这一帧。

3 网 络 层(Network Layer)

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4 传 输 层(Transport Layer)

该层的任务时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以可靠和经济的方式,为两个端系统(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 在这一层,信息的传送单位是报文。

5 会 话 层(Session Layer)

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 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 表 示 层(Presentation Layer)

这一层主要解决拥护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 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7 应 用 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

扩展资料:

先将要寄的东西打包,这是应用层的数据。 那么现在到了传输层,主要是提供一种传输方式。 类似我们在寄快递的时候选择空运或者陆运。 空运比较贵嘛,但是快,陆运便宜但是慢。 这边只是一个比喻,实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传输层主要会使用TCP和UDP两种协议。 那么在选择完了传输方式后,就需要填写发件人(源地址)和收件人(目标地址)了。 填写完毕以后交给快递公司,他们会把快递由一个转运中心发往另一个转运中心,并不是直接从源发往目标。 这里的转运中心其实就到二层了。

在传输过程中,像以太网中的MAC地址,是会不停变化的,就像一个快递由上海发往武汉,会先到上海的某个集散中心,然后发往武汉,然后又在武汉的集散中心转几圈,最后发往离目标最近的快递点,然后才开始配送,最终送到收件人手上。

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就推出了OSI参考模型。 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 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5)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6)根据功能需要进行分层,每层应当实现定义明确的功能。

(7)向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OSI参考模型

OSI七层型的层次结构是什么?

OSI七层型从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2、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格式有,JPEG、ASCll、EBCDIC、加密格式等。

3、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协议有:TCP、UDP,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5、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协议有:ICMP、IGMP、IP(IPV4、IPV6)。

6、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将比特组合成字节进而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错误发现但不能纠正。

7、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TCP/IP 层级模型结构,应用层之间的协议通过逐级调用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数据链路层而可以实现应用层的应用程序通信互联。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