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 突破了自动化技术的界限 新型可编程序控制器 (vcp 突破)

引言

自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 (PLC) 问世以来,可编程控制技术已经走过了 30 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可编程控制技术在软硬件技术方面已经远远走出了当初顺序控制器的雏形阶段。奥地利 B&R 工业自动化公司推出的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PCC) 就是代表了这一发展趋势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产品。

PCC 的特点

与常规 PLC 相比,PCC 最大的特点在于: 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多样化的应用软件设计

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常规 PLC 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监控程序来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和外部 I/O 通道的状态采集与刷新。这种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控制速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的大小,这无疑与 I/O 通道中高实时性的控制要求相违背。 PCC 的系统软件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则与程序长短无关,而是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由此,它将应用程序的扫描周期同真正外部的控制周期区别开来,满足了真正实时控制的要求。当然,这种控制周期可以在 CPU 运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用户的实际要求,任意修改。

多样化的应用软件设计

基于这样的操作系统,PCC 的应用程序由多任务模块构成,这给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地按控制项目中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如数据采集、报警、PID 调节运算、通信控制等,分别编制出控制程序模块(任务)。这些模块既相互独立运行,而数据间又保持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模块经过分步骤的独立编制和调试完成之后,可一同下载至 PCC 的 CPU 中运算模块内部,PCC 为其 CPU 配备了数倍于常规 PLC 的大容量存储单元(100K-16M),这无疑为强大的系统和应用软件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全模块化结构:在硬件外部,PCC 采用全模块化结构,其 I/O 模块既可以独立使用,又可以组成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控制要求的需要。PCC 的 I/O 模块具有通用性,可用于数字量、模拟量、定位控制、运动控制等多种应用场合。

结论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 (PCC) 的出现,标志着可编程控制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PCC 以其强大的系统软件、多样化的应用软件和灵活的硬件结构,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效、灵活和可靠的控制解决方案。相信随着 PCC 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