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程序调用的概念及其运作机制 (子程序调用的正确格式)

子程序调用的概念及其运作机制 子程序调用的概念及其运作机制

一、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中,子程序调用是一种重要的编程技术,它允许程序中的一段代码(即子程序)被另一段代码(即主程序)所调用。
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还使得程序结构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程序调用的概念、运作机制及其正确格式。

二、子程序调用的概念

子程序调用是指在一个程序中,某个主程序部分调用另一个程序代码块(即子程序)的过程。
被调用的子程序通常包含一些特定的功能或算法,用于执行特定的任务。
当主程序需要执行这些任务时,就会调用相应的子程序。
子程序可以是函数、过程或任何其他可独立执行的代码块。

三、子程序调用的运作机制

子程序调用的运作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寻址:主程序通过子程序的名称或其他标识符找到子程序的存储位置(地址)。
2. 调用:主程序通过特定的指令(如函数调用指令)来调用子程序。在调用过程中,主程序会传递一些参数给子程序,这些参数用于影响子程序的执行过程或结果。
3. 执行:子程序接收到调用指令和参数后,开始执行其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子程序可以访问其内部的变量、数据结构或其他资源。
4. 返回:子程序完成任务后,会将结果(如果有的话)传递回主程序,并通过特定的指令(如返回指令)返回到主程序的调用位置。主程序可以继续执行接下来的任务或调用其他子程序。

四、子程序调用的正确格式

子程序调用的格式因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素:

1. 调用语句:这是实际调用子程序的语句,通常包括子程序的名称、参数(如果有的话)以及必要的语法标记(如括号、逗号等)。
2. 子程序名称:这是被调用的子程序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识别要执行的特定任务。
3. 参数:参数是传递给子程序的值,用于影响子程序的执行过程或结果。参数的类型、数量和顺序应根据子程序的定义来确定。
4. 返回类型:某些子程序会返回一个值,表示子程序的执行结果。返回类型描述了返回值的类型和格式。

例如,在Python语言中,一个子程序调用的示例格式如下:


```python
result = function_name(parameter1, parameter2, ...)
```
其中,`function_name`是子程序的名称,`parameter1`、`parameter2`等是传递给子程序的参数,`result`是子程序的返回结果(如果有的话)。

五、注意事项

在编写子程序调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子程序已经定义并且可在当前作用域内访问。
2. 按照子程序的定义,正确传递参数的类型、数量和顺序。
3. 了解子程序的返回类型,以便正确处理返回结果。
4. 注意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参数错误、类型不匹配等。

六、结论

子程序调用是编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提高了代码的重用性,使得程序结构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本文详细介绍了子程序调用的概念、运作机制及其正确格式,并强调了编写子程序调用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掌握子程序调用的概念和技巧对于编写高效、可靠的程序代码至关重要。


Abaqus子程序:基础知识概述2

已经深入解析了Abaqus子程序的基础知识,让我们继续探讨。在Abaqus中,模型构建基于装配体实例,其中:

这些子程序的使用和管理是Abaqus编程中的重要环节,理解这些概念对于编写高效和精确的用户自定义子程序至关重要。

世纪英才中职项目教学系列规划教材:PLC控制技术基本功目录

本文围绕PLC控制技术的基本功构建了一套中职项目教学系列规划教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路径。 教材内容涵盖了从PLC的基本认知、电机控制到设备、系统控制,再到维护与故障诊断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习者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应用PLC控制技术的能力。 首先,教材以项目一“PLC的认知”为起点,通过“任务一:了解PLC”与“任务二:S7 200软件的安装与使用”引导学习者熟悉PLC的基本概念与软件操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教材深入讲解了PLC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重要软继电器等核心知识,确保学习者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核心概念。 进入项目二,学习者将通过“任务一:电动机的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任务二: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任务三:电动机的顺序启动控制”及“任务四:电动机的星-三角启动控制”等内容,掌握电机控制的基础与进阶技巧,进一步熟悉S7 200系列PLC的基本指令与编程规则。 随着项目三的展开,学习者将学习如何运用PLC控制典型生产设备,通过“任务一:了解CA6140型车床的PLC控制”与“任务二:了解X6132型卧式万能铣床的PLC控制”,深入理解设备控制的复杂性与实用性。 在项目四中,学习者将通过“任务一:送料小车的手动控制”与“任务二:送料小车的自动控制”,以及“任务三:送料小车的手动/自动选择控制”,学习自动化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法与相关指令的运用。 项目五聚焦于“物料搬运系统的PLC控制”,通过“任务一:机械手的PLC控制”与“任务二:传送带的PLC控制”,学习如何通过PLC实现高效、精确的物料搬运,掌握移位指令、比较指令与增/减指令等高级功能。 紧接着,项目六涉及“数码管的PLC控制”,通过“任务一:铁塔之光的PLC控制”与“任务二:抢答器的PLC控制”,学习PLC在数字显示与逻辑控制方面的应用,理解子程序调用指令与七段编码指令SEG的作用。 最后,项目七集中于“PLC的维护与故障诊断”,通过“任务一:利用PLC的自诊断功能进行故障诊断”与“任务二:利用PLC的软件资源进行故障诊断”,学习如何有效识别、定位与修复PLC系统的常见故障,强化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项目化学习,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旨在培养学习者在PLC控制技术领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宝钢考试3个重要问题 能回答正确我给100分!再追加200分!想的我头大死了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贯穿于各个行业和领域,这是一项很重要又比较忽视的工作,安全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特别是现代化的生产性、经营性企业和高等院校、大型文化娱乐场馆等人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问题,无论从其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影响力都显得特别突出。 如果做不好,势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国每年安全事故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在采矿、交通、企业多次造成特大的安全事故,实在令人痛心。 血的事实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推动和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科学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为实现安全生产,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的科学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以往安全管理工作大多采用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显不足。 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 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而科学化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防患与未然。 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安全管理虽然是极其艰巨的一项工作,但是,只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安全管理的规律,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科学管理是安全之基,愚昧无知往往是安全之祸,事故之源。 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教育训练和科学知识造成的。 如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电、煤气性能的了解,盲目蛮干造成的。 “科盲”是事故的“隐患”,许多事故往往是由于缺乏普通的科学常识所致。 面对着不断更新的技术装备,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别说驾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装备,也可能损坏。 人要是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就会聪明起来,减少盲目性,再复杂的武器装备也能掌握。 有的同志在多年从事危险的工作当中始终都安全无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知识就是科学”,科学管理就是安全之源,知识可以增加安全系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运用科学管理方式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二、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一)宣传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传统教育对宣传教育没有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只是注重抓经济效益,对安全工作认识不够,观念上就没有加以重视。 因而,基本上没有作宣传教育工作,即使有也是肤浅地谈谈,走过场,普通员工也只是听听而已,根本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造成员工的意识当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概念。 (二)轻视事前管理,注重事后管理。 一般在出现安全事故后,领导干部必须处理,然后加强安全工作的管理,大有“亡羊补牢”的感觉,这样就容易埋下隐患,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员工的注意,但事情过去后,依然如故,领导也不强调安全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人抓,所以给下一次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不能调动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规章制度,领导讲一讲,然后挂在墙上。 安全问题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广大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工作是领导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从思想意识上人们就没把安全问题放在心上,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形成领导干部孤立地实行安全管理,收效很小。 (四)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安全工作难以落实。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没有科学性,过于简单、形式化,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其实,安全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一样是有紧密、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的。 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单个的制度,没有系统科学的标准,所以难以落实,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采用科学管理方式(一)形式多样,注重效果,全面宣讲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搞不好,往往在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安全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这完全是错误的。 现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 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电视、录像、黑板报、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在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推陈出新,使安全教育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广大职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意识。 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跃,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 预防为主,先期治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 安全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从企业的最终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就可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政府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采取降低资质等处罚,企业招投标受影响;2.一旦发生事故,牌子被砸,形象受损,市场减少;3.发生事故导致的经济赔偿、设备损伤。 因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 从博奕论来看,安全管理与企业效益和理想状态是“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长。 (二)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现代管理哲学中,人是管理之本。 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 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能力、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安全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三)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层层抓、层层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制定、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正规化、规范化以及有效运作。 监督、检查、落实、整改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集中体现“严、细、实”,杜绝走马观花现象。 (四)教育与培训。 要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广大员工熟悉和掌握许多安全知识,避免在工作中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整体安全素质,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五)措施要到位。 牢牢把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预防和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要做到:“定期查、不定期抽查和复查”相结合,并做到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改变原来的“事后处理”变为“事先控制”,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把各种隐患和危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六)重视激励作用。 伟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 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入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 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 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 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我国的企业管理研究中,很多人也对激励手段的作用和做法作了探讨,并提出了“形象激励”、“内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和方法,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酌情选择。 四、安全管理方式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精神力量起着极大的作用。 其中,人的感情因素深深地渗透到行为中,影响着行为目标、行为方式等多方面。 在单位内部,要把情感融入安全管理,每一名员工都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安全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沟通和激发员工的内心情感,才能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要经常关心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感情交流,代表员工利益,表达员工心声,使大家在思想上“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消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员工的抵触情绪,从而形成整体的安全意识,给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搞安全管理,不能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必须从根本出发,根据单位特点,循序渐进,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管理文化,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使其劲往一处使,在和睦的氛围中实现安全生产,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现代安全管理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应当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这就要从某一组织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安全宣传教育,使组织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五、安全管理(一)把全员吸纳入安全管理。 要保障安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切实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吸引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 安全工作责任制为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还应当实行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参加安全管理的新形式,如安全目标管理等。 (二)把安全管理贯穿到始终。 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是,从一个新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起,就要开始安全工作,并且要一直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内,直到报废为止。 在特定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监测、识别、评价并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 任何有人的活动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安全因素,都有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 因此,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同时,都要考虑其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是专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 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使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得以迅速推广。 各种安全监控,安全防范技术设备的使用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可以应用于安全管理方面,称之为安全目标管理。 它是特定组织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安全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它以特定组织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全体成员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内,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特定组织的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管理目标要有广大员工参与,领导与群众共同商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安全目标要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若干个,例如事故发生率指标,伤害严重度指标,事故损失指标或安全技术措施项目完成率等。 但是,目标不宜太多,以免力量过于分散。 应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并将各项目标按其重要性分成等级或序列。 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 安全目标管理可以发挥每个人的力量,提高整个组织的安全工作管理绩效;可以增强管理组织的应变能力;可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能力;可以促进组织内成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组织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安全管理需要有完整的管理体系。 要形成从单位、部门到部(或厂、部门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 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5种功能。 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靠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的,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建立管理系统。 因此,我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综述,就是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中央处理机),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因而,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单凭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一方面发展是不够的。 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才有可能真正使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使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山东青州卷烟厂 王广杰<<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 前言进入90年代,安全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得很普遍。 由于他们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 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发生事故后才着手进行分析。 这些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 据此,笔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2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含信息的反馈)五种功能。 它把现代化信息工具——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设备及技术引进管理部门,通过通信网络把不同地域的信息处理中心联结起来,共享网络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设备等资源,加速信息的周转,为管理者的决策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在一个国家里,MIS能否得到广泛应用,标志着这个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美、日等国家MIS已在企业中得到普及。 在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至于把MIS单独应用到安全管理上,还尚未见报道。 近年来,有些企业正在推行事故控制技术,其中的事故隐患检查方法是一种积极的、也比较适合我国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根据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把主要的潜在事故隐患作为检查和控制的对象,编制成各类标准安全检查表。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每天获取的事故信息量非常大,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判断的,靠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这就需要应用计算机来建立管理系统。 因此,笔者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其应用前景广阔。 3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及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笔者首先对多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研,总结出现有安全管理系统之症结所在,(主要是安全管理中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流通不畅,如果不改变信息的收集方式、渠道及处理周期,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从而得出关于项目目标的比较明确的认识。 根据事故控制的基本模式,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几个信息反馈回路,而以下两个基本回路尤为重要。 其一: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工作岗位)→隐患评价→打印(整改通知)→有关部门→整改(工作岗位)其二:隐患总库→制表(安全检查表)→检查→发现新隐患→(新隐患)存档→总库因此,系统应按如下方式运行:首先,通过危险源辨识发现来自各分厂工段的事故隐患,经过汇总、分析后,输入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并分别建立了两个事故隐患档案:一个是按不同的岗位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就是以它作为依据;另一个是按其所属的不同的专业部门来分的事故隐患档案,它是用来区分事故隐患的类型,以便制订出各种专业报表,发送至各专业部门。 各个不同岗位的安全检查表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后,发送至各生产岗位。 工作人员依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及时通过网络系统反馈回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建立当前事故隐患档案。 再根据按专业分隐患档案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制订出各种不同专业报表,再通过网络系统发至各专业部门,指导其进行事故隐患整改。 如果,在当前事故隐患检查中发现未列出的新事故隐患,则把它存入事故隐患档案(包括按岗位分和按专业分事故隐患档案)不断增加内容,因此,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也随之丰富。 当前事故隐患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对各专业部门进行的隐患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 通过与当前事故隐患档案中情况的对照,可发现以前的事故隐患是否已得到整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系统中,建立以上三种事故隐患档案之后,还可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以及危险作业岗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 4 系统说明4.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建立此系统的第一步。 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时,不仅要分析以往发生的伤亡事故资料,还要参照来自系统外部的其它有关信息资料。 危险源辨识,应掌握下列几项内容:1) 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设计缺陷及作业环境缺陷;2) 人机匹配问题;3) 事故严重度和发生概率;4) 事故可能发生的模式及波及范围预测。 按此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再辅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可找出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从而为安全检查表的制订和隐患的整改工作打下基础。 4.2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指设在安技部门的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4.2.1 模块设计该系统的模块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存贮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 数据存贮设计主要是确定存贮的内容和文件的组织方式。 它包括各种档案文件的建立及分类。 处理过程设计主要是把模块分为四类:输入汇总、查询、打印报表和复制。 系统主控模块由下述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在菜单提示下调用子程序执行其功能,在此,信息收集模块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把各危险点的事故隐患收集、录入;第二部分是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各危险点的事故隐患,并将其反馈至主模块。 由于这两部分工作主要靠人工参与完成,故在此统一用信息收集模块表示。 4.2.2 程序编制在本系统中,编程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西文FOXBASE2.1+,从数据库语言本身的优点看,FOXBASE2.1+是开发本软件非常合适的语言,而且在我国普及很广,对汉字系统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移植性。 系统升级也很容易,用FOXBASE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不做任何修改而直接在FOXPRO系统下运行。 且可编译成文件,直接在DOS下运行,加强了系统的保密性和装载速度。 该系统所要求的存贮和检索功能均属于操作级的管理工作,数据格式固定,数量也能为一般微型机所处理。 软件依靠CC-DOS操作系统支持。 4.3 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成败之关键。 安全检查表依据从危险源辨识和系统安全分析(主要是事故树分析)得到的事故隐患档案确定。 因而其内容全面、客观、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要求设计岗位检查内容各异,表格形式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同时融安全检查和设备点检的要求于一表,以减轻工人负担。 检查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包括其它新的内容)及标准,检查结果(包括备注)以及检查人和检查日期。 各危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安全员应严格按照检查表进行检查,及时将事故隐患反馈给安技部门。 如果发现的事故隐患已由工作人员或车间内部自己解决,也需记入检查表内,并注明已得到整改。 4.4 隐患整改隐患整改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后实施体现,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实施隐患整改创造条件,而隐患整改才是系统起作用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应该建立以安技、设备动力、生产、运输、保卫五个专业部门为主体的隐患整改机制,凡属于设备、电气方面的信息,直接由设备动力部门解决,交通车辆事故隐患由运输部门解决,这种按系统管理,分级负责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及其积极性。 安技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分系统、按职责将事故隐患制成各种专业报表,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的终端上。 事故隐患整改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调节反馈过程,每起事故隐患,不可能一次反馈、调节,它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5 总结综上所述,建立的安全信息系统总的思想方法是:通过详细调查及系统安全分析,找出各种事故隐患,确立各个危险点面,特别是在各危险点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终端,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表制度,准确、及时地将各种隐患信息反馈到安技部门,以数据的形式存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信息处理(包括分析、辨别、分类、汇总),最后再以各种专业报表的形式输出至各部门的终端上,及时进行隐患整改。 概括而准确的表述这种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中央处理机),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 此系统看似比较简单,仅是安全信息的收集和表格(报表,安检表)的输出,但它却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因而,对企业安全管理向本质安全化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向本质安全化管理一方面发展是不够的。 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才有可能真正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上升一个新台阶作者介绍:王晶禹(讲师,博士研究生)张景林(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单位:华北工学院作者地址:山西省太原华北工学院安全工程系参考文献 1 丁贵宝.企业安全生产科学管理18法.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2 冯师道.管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3 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太原机械学院讲义,1991.4 刘 平.怎样使用中西文FOXBASE2.1+.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5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6 吕先昌、王先华等.企业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的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3,3(4):51~61.这两篇论文希望对你有用!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