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计算机系统中,中断是一种重要的机制,用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或异常状况。
中断程序是响应这些中断事件的代码,因此编写中断程序是软件开发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断程序的基本概念、编写技巧及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中断程序的编写。
二、中断程序的基本概念
1. 中断定义
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如外部事件、故障、定时器等)被迫暂停当前任务,转而处理其他紧急或重要事件的过程。
中断事件由中断源发起,并由中断控制器处理。
2. 中断程序的作用
中断程序用于响应和处理各种中断事件,如输入输出操作、故障处理、实时时钟等。
通过中断程序,计算机系统可以有效地处理并发事件,提高系统性能。
三、中断程序的编写技巧
1. 熟悉中断类型及触发条件
在编写中断程序前,需要了解系统中存在的中断类型及其触发条件。
不同的中断类型对应不同的处理逻辑,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中断类型。
2. 遵循规范的编程风格
编写中断程序时,应遵循规范的编程风格,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使用清晰的结构、注释和变量命名等。
3. 处理好中断响应过程
中断响应过程包括保存现场、处理中断、恢复现场等步骤。
在编写中断程序时,需要确保这些步骤的正确执行。
保存现场是指将程序执行到中断点的状态信息保存起来,以便在中断处理完成后恢复执行。
处理中断是指根据中断类型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
恢复现场是指将保存的状态信息恢复,以便继续执行原来的任务。
4. 注意并发性和实时性要求
中断程序通常需要处理并发事件,因此需要注意并发性和实时性要求。
在编写中断程序时,应确保多个中断事件能够互不干扰地处理,并且及时处理紧急事件,避免延迟或丢失。
5. 优化性能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需要优化中断程序的性能。
可以通过减少中断处理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操作、使用高速缓存等方法来提高中断程序的执行效率。
四、中断程序的编写流程
1. 确定中断类型及触发条件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处理的中断类型及其触发条件。
了解每种中断类型的特点和处理逻辑,以便在编写代码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2.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
根据所选的中断类型,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是响应和处理中断事件的代码,需要实现保存现场、处理中断、恢复现场等功能。
3. 注册中断处理程序
将编写好的中断服务程序注册到系统中。
注册过程包括设置中断向量表、配置中断控制器等步骤,以便系统在接收到中断事件时能够正确地调用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4. 测试与调试
对编写的中断程序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确响应和处理中断事件。
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性和实时性要求,以及性能优化等方面的问题。
五、总结
掌握中断程序的编写技巧与流程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熟悉中断类型及触发条件、遵循规范的编程风格、处理好中断响应过程、注意并发性和实时性要求以及优化性能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编写出高质量的中断程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环境进行灵活应用和调整。
51单片机汇编语言,用中断实现一个程序的暂停与继续,求大神帮忙,只需要说思路就行了。跪求!!
问题是:一个程序暂停,还有其它程序在执行吗?主循环程序也暂停吗?那就设置一个标志位,中断后,标志为1,再次中断,又恢复为0。 回主循环程序,如果标志位为1,就进入一个循环中,循环中只查这个标志位,为1就始终循环,相当于暂停一个程序。 不为1,即为0就跳出循环,进入正常的程序,即继续那个程序。 当再次中断,标志位为0,主程序就继续了。
什么是中断处理程序?编写中断处理程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发生中断时CPU在中断允许的情况下,强制跳转至中断处理程序对该中断进行响应。 中断处理程序需要注意:若是改写系统中断,尽量保存系统中断的原地址;如果是自定义中断,需要注意是否允许多重中断,即能否被另一个中断(包括同一个中断号的相同中断)打断,若不希望被打断,应当在中断处理程序开始时关闭中断允许位IF(用CLI指令),并且在程序结束时开启中断位(用STI指令)。 另外,中断处理程序本身也是一个过程,也有可能出错,所以尽量不要在中断处理程序中产生错误,以免程序不可控。
在计算机系统中,请解释什么是中断,请用流程图画出一次中断处理流程
中断是指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意外情况需主机干预时,机器能自动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并转入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被暂停的程序继续运行。
中断流程图如下:
中断过程
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中断过程包括:
①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
②判断当前处理机是否允许中断和该中断源是否被屏蔽;
③优先权排队;
④处理机执行完当前指令或当前指令无法执行完,则立即停止当前程序,保护断点地址和处理机当前状态,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⑤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⑥恢复被保护的状态,执行“中断返回”指令回到被中断的程序或转入其他程序。
上述过程中前四项操作是由硬件完成的,后两项是由软件完成的。
扩展资料
众所周知,处理器的速度跟外围硬件设备的速度往往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如果内核采取让处理器向硬件发出一个请求,然后专门等待回应的办法,显然降低内核效率。
既然硬件的响应这么慢,那么内核就应该在此期间处理其他事务,等到硬件真正完成了请求的操作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它进行处理。 想要实现这种功能,轮询(polling)可能会是一种解决办法。 可以让内核定期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查询,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
不过这种方法很可能会让那个内核做不少无用功,因为无论硬件设备是正在忙碌着完成任务还是已经大功告成,轮询总会周期性的重复执行。 更好的办法是由我们来提供一种机制,让硬件在需要的时候再向内核发出信号(变内核主动为硬件主动),这就是中断机制。
中断使得硬件得以与处理器进行通信。 举个例子,在你敲打键盘的时候,键盘控制器(控制键盘的硬件设备)会发送一个中断,通知操作系统有键按下。 中断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电信号,由硬件设备发向处理器。
处理器接受到中断后,会马上向操作系统反映此信号的到来,然后就由os负责处理这些新到来的数据。 硬件设备生成中断的时候并不考虑与处理器的时钟同步——换句话说就是中断随时可以产生。 因此,内核随时可能因为新到来的中断而被打断。
不同的设备对应的中断不同,而每个中断都通过一个惟一的数字标识。 因此,来自键盘的中断就有别于来自硬盘的中断,从而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对中断进行区分,并知道哪个硬件设备产生了哪个中断。 这样,操作系统才能给不同的中断提供不同的中断处理程序。
在它执行程序的时候,如果有另外的事件发生(比如用户又打开了一个程序)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由计算机系统的中断机制来处理了。
中断机制包括硬件的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让硬件在需要的时候再向内核发出信号。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