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感知与认知 认识智能化的一个维度 (感知 认知 区别)

感知与认知

通常情况下,我不喜欢咬文嚼字,也不喜欢提新概念或新名词。但是,当需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含义上的差别时,我就会做出例外。至于用什么词更合适,我并不是很关心。今天,我要区分“感知”和“认知”这两个概念,只是用来描述智能化、大数据应用的过程如何深入,并不在乎学术界是否这样定义。

在我看来,“感知”是指获得哪些直接可测量的信号。例如,压力、温度、流量、图像等。而“认知”则是这些信号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的、难以直接测量的信息。例如,某个热电偶的正常温度为 25 度。某一天,它的测量值却固定在 30 度左右。对于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多种解读:传感器出故障了;设备出现异常了。

无论是传感器故障还是设备异常,都是重要的信息,但它们不是直接的测量结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认知。按照这种思路,认知的过程还可以不断地深入。例如,设备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产品质量不能保证。而质量不能保证,又意味着需要找人维修,进而意味着调整生产安排。如果有一个复杂的智能系统,这种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可能会自动地启动若干部门的协同工作。

知识沉淀和智能化

在我看来,从“温度异常 → 设备异常 → 设备异常 → 质量不能保证 → 需要有人维修 → 需要有人维修 → 生产需要重新组织”这个链条,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依靠这些知识的沉淀和数字化,认知程度可以不断地深入,智能化程度也就不断提升了。

我们必须明白,智能化的知识不能狭义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