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处理程序:为每个中断事件执行特定操作的代码。(中断处理程序是内核程序吗)

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处理程序是为每个中断事件执行特定操作的代码。当发生中断时,CPU 会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并根据中断源跳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地址。

中断处理程序通常是内核程序,因为它们需要访问受保护的内存和硬件资源。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特权级别较高,以确保它们可以访问这些受保护的资源。

中断处理程序的组成

中断处理程序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 保存寄存器:保存当前CPU寄存器的值,以便在中断处理程序完成后恢复执行。
  • 确定中断源:确定中断的来源,例如外部设备或软件异常。
  • 处理中断:根据中断源执行适当的操作,例如读取设备数据或处理错误。
  • 恢复寄存器:恢复CPU寄存器的值,以便继续执行中断前的任务。

中断处理程序的类型

中断处理程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 外部中断:由外部设备触发,例如串行端口或定时器。
  • 内部中断:由CPU本身触发,例如算术溢出或内存错误。
  • 软件中断(系统调用):由软件应用程序触发,用于请求操作系统服务。

中断处理程序的优点

使用中断处理程序具有以下优点:

  • 快速响应时间:中断处理程序可以快速响应中断,在最短时间内处理事件。
  • 安全性:中断处理程序运行在较高的特权级别,可以访问受保护的内存和硬件资源。
  • 并发性:中断处理程序允许CPU并行处理多个事件,提高系统效率。

中断处理程序的不足

使用中断处理程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 复杂性:中断处理程序的实现可能很复杂,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引入系统不稳定性。
  • 性能开销:中断处理程序会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并导致性能开销。

结论

中断处理程序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允许CPU快速响应中断事件,并安全有效地处理这些事件。中断处理程序对于实现并行处理、提高系统效率和确保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早期的Linux版本中,如0:12系统,所有中断服务程序都在内核代码中运行。 当中断产生而任务正在用户代码中执行时,CPU的特权级别会从3级变为0级,需要从用户态堆栈切换到内核态堆栈。 本文将深入探讨Linux中断服务程序的堆栈切换过程。 🔑TSS状态段当中断产生时,CPU会查看当前任务的状态段TSS,从中获取新堆栈的段选择符和偏移值。 由于中断服务程序在内核中运行,具有最高的特权级别,所以内核态堆栈的指针是从TSS的ss0和esp0字段获取的。 🔑堆栈切换当CPU定位了新的内核态堆栈后,它会先将用户态堆栈的指针ss和esp压入内核态堆栈,然后是标志寄存器eflags的内容和返回位置cs、eip。 这一切都是为了顺利地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 🔑系统调用当任务调用系统调用并进入内核模式时,内核代码会使用该任务的内核态堆栈。 当任务从用户模式进入内核模式时,由于特权级别的改变,相关的堆栈信息和eflags会被保存在任务的内核态堆栈中。 而在执行iret指令退出内核模式返回用户模式时,这些信息将被恢复。 🔑中断服务程序如果一个任务正在内核模式中运行,并且CPU响应了中断,那么就不再需要进行堆栈切换。 因为该任务已经在使用内核态堆栈,并且特权级别保持不变。 此时,CPU只需将eflags和中断返回指针cs、eip压入当前的内核态堆栈,然后开始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本文原创来源:电气TV网,欢迎收藏本网址,收藏不迷路哦!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